第108章(第6/7頁)

肅柔很欣慰,內心甚有塵埃落定的充盈,本以為這已經是最大的驚喜了,卻沒想到,抵達白象城後,又出現了萬人空巷的場景。所有人都聽說嗣王迎娶的上京王妃來隴右了,人人都想一睹嗣王妃的風采,因此當她盛裝現身的時候,引來好一陣感慨,眾人俯首行禮,甚至還有鮮花鋪路,如此禮遇,竟像又嫁了一回似的。

赫連頌笑著說:“這是阿娘和妹妹們安排的,就為了迎接你。”

武康王妃是張掖望族出身,雖然長在邊關,但亦受中原教化,且愛屋及烏唯恐不及,所以婆媳相處是完全不會有隔閡的。

這也是肅柔頭一回見到公公和婆母,王城前的直道盡頭站著一對夫婦,慈善的眉眼,臉上帶著笑意。武康王與赫連頌父子很相像,並沒有匈奴人粗豪的做派,蓄著胡子,很有長者之風。武康王妃也不過四十出頭,作養得極好,歲月在臉上不曾留下太多痕跡,大概也因心境寬和,那種從容滲透進了年輪裏,雕琢出羊脂玉一般溫潤的氣度。

待肅柔行過禮,王妃親自上前攙扶,含笑打量了一遍,回頭對丈夫說:“看看,這是我們的好兒媳,和介然多相配!”

兄弟姐妹也都圍了上來,一家人熱熱鬧鬧見禮,這種親厚的氛圍,頗有上京張宅的風貌。

武康王話不多,不過吩咐手足友愛,不得生嫌隙,婆母則是拉著她的手,說了好些體己話,溫聲道:“你們成婚,我和你公爹都不能來上京主持,很是虧欠你們。我聽介然說了,早前自己孤零零的,自娶了你才有家,話裏話外全是對你和張府的感激。好孩子,如今你路遠迢迢到我們身邊來,不要見外,我們就是你至親的人。且你爹爹,是因保護介然才殉職的,於我們來說是救命的恩人。恩人的女兒下嫁我們家,是我們滿門的榮光,我和你公爹亦很感激你,往後拿你當親生的孩子一樣對待,望你也同我們齊心。若是介然敢對你不好,敢惹你生氣,你只管來告訴我們,我讓你公爹狠狠捶他,給你出氣。”

仿佛天底下所有明事理的公婆,在周全小夫妻感情時,都是先狠捶自己的兒子一頓再說話。肅柔笑著望了望赫連頌,復對武康王夫婦道:“多謝父親母親,官人對我很好。先前在上京,經歷了些風波,如今回到隴右,夫妻在一處,沒有什麽不足了。日後一定和睦過日子,好生侍奉父親母親膝下,以報父親母親對我的厚愛。”

邊上的赫連頌很有眼力勁兒,借機表明了心跡,向父母拱了拱手,“先說好,我今生不納妾,縱是生的全是女兒,也不納妾。”

結果自然招來他父親的白眼,“誰說讓你納妾了?倒是會自作多情!”

他母親也搖頭,“上京走了一趟,怎麽變得啰唣起來,原配娘子都照顧不好,還想納妾,怕不是皮癢了。”

可肅柔知道,這樣的表態是對她最大的承諾,他自己將醜話說在前頭,比日後媳婦向公婆抗爭強。

所幸這個話題並沒有人反對,輕輕松松便揭過了。花廳裏早預備好了團圓飯,王妃招呼大家落座,引肅柔坐在自己身邊,笑著說:“介然快你一步到家,給了我預備的時間,我找了兩個專做上京菜的廚子,只是不知地道不地道,你且嘗嘗看。若是好,就帶回你們自己府裏,想家的時候有口家鄉菜吃,也能解解鄉愁。”

肅柔倒納罕起來,“母親給我們另置辦了宅子嗎?”

王妃點了點頭,“我們這裏和上京不一樣,上京講究一大家子其樂融融,我們這裏兒女成親後,多是自己建府。這樣免於牙齒咬舌頭,有事再相聚,彼此才客氣。”說著復一笑,“不過王府裏也有你們的院子,是以前介然的住處改建的,你們想回來時隨時可以回來,一切全憑你們的心意。”

其實這和上京沒什麽兩樣,恰如男女作了個顛倒,上京是娘家留著姑娘出閣前的閨房,而武康王府則是保留了世子的院子,等他們夫妻回來小住。

肅柔忽然覺得好笑,果真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就會有新的見聞。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嗣王,回到父母身邊後,似乎也沒那麽招人稀罕。

赫連頌卻坦然得很,忙著給她布菜,王妃指指那品蟹釀橙,“聽說這個最考驗廚子手藝,快讓肅柔嘗一嘗。”

肅柔有些為難,菜是好菜,只是這會兒不方便嘗,正想著應當怎麽婉拒,結果赫連頌倒替她解了圍,笑著對父母道:“我忘了回稟爹爹和阿娘,肅柔有身孕了,這蟹肉寒涼,不敢讓她吃,還是我來試吧,一試就知道兒正不正了。”

這樣一個好消息,頓時讓大家振奮起來,隴右的年輕人成婚相較中原更晚,赫連頌的弟妹們都只定了親,還未嫁娶,現今肅柔懷的這個是赫連家的長孫,可不是把武康王夫婦高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