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省城(第2/3頁)

丁巡道意味深長的看著白敬華道:“人都說要痛打落水狗,可是如今衛巡撫的罪名還沒能定下,有些事兒還是得悠著點才是。”

推出個仆婦來頂罪的事兒,丁巡道自然一眼就能看破,心中不免也對白家看低了一眼,這才什麽時候,就這般明火執仗的欺上門去了,真是豎子不足與謀。

但是想著白家人在京裏的靠山,丁巡道到底還是捏著鼻子沒敢撕破臉。

而白敬華聽著這番似諷非諷的話,面上也不好受,但是卻也只能勉強笑著含糊過去。

等到從巡道衙門出來,白敬華立刻鐵青了臉,準備回去好好教訓一下周氏,這樣的事兒竟然也敢不經自己就做出來,這女人果真是糊塗透頂!

且不說延寧府的這些糾纏,此時徐中行也終於到了省城,只是一來之後,他們一行人就被撂到了驛館裏,只有通判大人去了臬台衙門回事兒。

剩下的人都只能百無聊賴的守在驛館,等著上官發話。

徐中行在驛館裏憋了一天,等到第二天的時候,終於出了驛館,名目自然是拜訪師母,這個旁人也挑不出錯,畢竟人家上省府是來公幹的,不是來坐牢的。

延寧府的一幹書吏下官們,就這樣看著徐中行離了驛館,他一走,便立刻有人去給通判大人稟報。

通判大人聽了卻只是一笑:“不怕他動,就怕他不動,能讓他離了延寧府,自然也不是隨便就做出來的決定。”

底下人看著通判大人如此高深莫測,自然也不敢多問了。

徐中行離了驛館之後,就先去西市賣了一些點心茶葉,又買了些布匹書籍文房四寶,這才雇了輛馬車,往住在南城的楊家去了。

其實楊家原先是有個大宅在東城的,可惜後來楊言正倒台,那個宅子也被官府查抄,如今只剩南城的老宅。

徐中行不知道拐了幾道彎,終於才拐進了楊家所在的巷道裏。

這條巷道不深,只住了四五戶人家,都是獨門獨戶,一進大小的宅子,楊家正在巷道最裏頭。

徐中行一到巷道口就下了馬車,深一腳淺一腳的走了進去。

等走到門口,看著掉了漆的門扉,伸手扣了扣門。

沒一會兒,門就開了道縫兒,露出一個略顯滄桑的人臉來。

那人原本還有些疑惑,但是在看到徐中行的臉之後,就頓時露出喜色:“徐大人來了。”

徐中行露出一個近乎於溫和的表情,點了點頭:“楊伯。”

楊伯是楊家幾輩子的老仆了,當年楊言正身死,楊伯也被發賣,是徐中行找關系買下了他,又送還給楊家母子。

楊伯也不稟報,直接就開門將徐中行迎了進來:“自打接到了您要來省城的消息,太太就日夜盼著呢,還吩咐老奴,只要您一來,就立刻迎您進去。”

徐中行只是淡淡點了點頭:“有勞師母操心了。”

一行人就這麽進了楊宅,這地方不說比當年楊家在京城的宅子,便是比起如今徐中行自己住的宅子,那都是小的不是一星半點,只一進大小,一個正房,兩個廂房,前面還有兩個倒座房,連個照壁也無。

徐中行一進院子,便能聽到正房裏說話的聲音。

楊伯高興的通稟:“太太,徐大人來了。”

這話音剛落,正房的簾子就被人掀開,一個二十歲出頭的青年走了出來,他看著也是養尊處優的樣子,只是身上衣服卻有些寒酸,只穿了件半舊的儒衫,也無什麽配飾。

他一看到徐中行,便立刻露出了笑:“徐兄,總算是將你盼來了。”

此人正是楊言正的幼子,楊如珪。

徐中行見著他,也露出了一絲溫和的笑:“如珪,師母可好?”

楊如珪性子有些急躁,立刻道:“好好好,都好呢,只是一直惦記你。”說完就拉著徐中行往屋裏走。

徐中行也不反抗,任由他拉著進了屋。

等進了屋,他也看清了屋裏的情形,楊夫人坐在正座,下首坐了個眉眼低垂,一副婦人打扮的女子,身邊還有一個嬤嬤伺候。

徐中行看著這一幕皺了皺眉。

那個婦人打扮的,多半就是大歸的楊言正幼女楊靜姝。

當年她可是風風光光的嫁給了楊言正的同科,工部侍郎的嫡長子,可是後來楊言正出事,那家人便立刻與楊家劃清了關系,一封休書,將楊靜姝送了回來。

都說男女有別,按理來說,這種場合,楊靜姝應該避嫌才是,徐中行也沒想到會在此時遇見她。

不過他到底城府深,面上並沒露出什麽不妥,只目不斜視的上前給楊夫人行了一禮。

楊夫人看著徐中行,原本端莊的臉上也露出了幾分笑意,點了點頭:“好孩子,不必多禮。”

而一邊的楊如珪,早就盯上了書童清風手裏拿著的書,也不顧什麽禮數,直接拿過來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