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第2/4頁)

“你這是何意?”

衛傅徐徐道:“臣曾想過,臣能想到的辦法,陛下必然能想到。”

畢竟當年大燕是怎麽入關的,正武帝是如何奪位的,沒人比正武帝更清楚。

“既然如此,不如另辟蹊徑,陸地不易,不如試試海路,再給臣五年時間,臣從海路直取江蘇浙江,或是借道朝國,從登州登陸,未嘗不能拿下大燕。”

和湯史佳交談,以及那座地球儀,給衛傅帶來的感悟可不是一星半點。

他初識出海口,便從羅刹人的迫不及待上意識到出海口的重要性。

出海口為何重要?

自然是因為海上航線。

海上航線為何重要?

除了貿易以外,也打破了大燕人一直以來都在這片陸地上打轉的想法,將思維和目光拉到了包括海洋的範疇上。

陸地有山脈地形關卡阻礙,還要考慮後續補給能不能跟上的問題,那不如試試海路,海路只需要船。

而當時他又面臨被召回京的困局。

當時前途未蔔,衛傅需要給自己準備的後路,哪怕是不為自己,為了妻兒家人。

他給自己準備的後路,可不光是正武帝與他翻臉之後,他能借由後手迅速逃回漠北,還有一座位於黑江入海口外,一座叫做黑龍嶼的島。

當初和羅刹人談判中,羅刹人除了想要烏地河,還想要這座島,衛傅鑒於這座島名,理所應該覺得它就該屬於大燕,屬於黑龍江,並未松口。

所以在布置後手時,他把這座島也算了上。

衛傅所說的五年,其實是帶了水分的。

給他三年足以,五年不過是為了隱藏當初黑城建立水師時,他從中隱藏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水師力量。

這股水師力量完全可以轉移到黑龍嶼,並借此發展,三年足夠了。

……

正武帝沒想到,衛傅還能如此另辟蹊徑。

中原大地上的人一直面臨著遼闊海域,卻從沒想過去征服它,不是做不到,而是這一片土地實在太大了。

疆域遼闊,物產豐饒,足夠自產自足。

中原大地的敵人一直來自於北方,光陸地上的紛爭便窮極幾代幾十代的人都無法徹底解決,自然顧不上海洋。

就好像大燕,他們解決了前朝面臨的北方遊牧強敵的問題,卻依舊有西部和北面的敵人,如何能想到海上?

海上給他們最多的印象,便是一些西洋人總想來大燕通商,但這些人長得奇形怪狀,總是暗中滋事,所以大燕朝廷和官員並不喜歡他們的。

更不用說是通商,這次和羅刹國通商,還是出自於衛傅的主意。

通商為次,安撫羅刹國,同時拿回大片疆域為主。

也是後來,朝廷嘗到商稅的甜頭,也意識到和西洋人通商的好處,於是朝廷最近也打算在臨近廣東福建的幾個地方開通通商口岸。

作為帝王的正武帝,自然意識到若是開放通商口岸,必然要有相應水師力量,卻萬萬沒想到衛傅比他想得更遠,已經想到如何通過海上之路來打他了。

青出於藍勝於藍!

如今的衛傅,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尚且稚嫩單純的年輕太子。

只從他識破自己這一次布局,以及他給自己安排的後手,便知他胸有丘壑何止千丈萬丈。

“你贏了。”

正武帝將棋盤一推,看著衛傅的眼神頗有深意。

衛傅心裏一突。

突然意識到正武帝此言有一語雙關之意。

“臣怎麽可能贏,臣的一切動作都在陛下掌握之中,這最後一步棋,不過打個出其不意罷了,若真想贏了陛下,臣還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

不同於方才和正武帝下棋時的鋒芒畢現,此時的衛傅十分謙虛。

簡直太謙虛了!

正武帝居高臨下地瞪著衛傅頭上的官帽,這個小狐狸想幹什麽?

難道他的意思他聽不明白?

他都親口認輸了,還讓他堂堂正正贏了,難道還真要他直接挑明了說不成?

可直接挑明說,正武帝怎麽下來台。

他今日見了衛傅便說了那麽一段話,又和衛傅下了一盤棋,已經把自己的意思很明顯地都表現了出來。

難道他,真不懂?

“你很聰明,明白明知不可為就不為的道理,定力極佳,能抵抗那麽大的誘惑,你猜你若是聽從了皇後的安排,現在會是什麽情形?”

堂堂的帝王,即使挑明說,又怎可能示人以弱。

衛傅態度恭敬,不卑不亢地半垂著眼站在下面。

“朕給你設了很多考驗,你都一一通過了,這算是最後一關。”見衛傅沒有出聲,正武帝又道。

可衛傅依舊沒有出聲。

令人尷尬的安靜,持續了好一會兒,正武帝的臉色越來越難看。

衛傅突然道:“既然陛下龍體安泰,臣便放心了,也是時候該回漠北了。若陛下無其他事,臣這便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