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3頁)

常人踩了,頂多摔一跤,可福兒如今可揣的是兩個,可禁不起摔。

是的,隨著日子逐漸過去,福兒的肚子像吹氣一樣大起來了。

別的婦人,懷五個月的肚子,像個小面盆,她比別人大了許多。

一看就有異。

不用請大夫來把脈,趙秀芬就斷定肯定是雙胎。

自打知道福兒懷的雙胎後,衛傅就格外緊張。

聽說丈母娘當初生雙胎,和大姐生雙胎,都是當初給福兒接生的那個魏姓接生婆接生的,他特意命人花重金,千裏迢迢把那接生婆接來了。

前兩天剛到,正住在府裏等兩個月後福兒臨盆。

兩個月後,是按照正常日子算的,實際上就趙秀芬說,雙胎一般都會提前發動,所以算算日子,也就一個多月。

福兒把要找人的事跟衛傅說了。

衛傅被氣笑了。

“就因為這點事,你就往外跑?”

“這就是一點事?”

好吧,這確實不是一點事。

對福兒來說,這是大事。

衛傅素來了解她性格,又怎會不知道,自然也沒辦法跟她生氣。

“賬的事,我早就幫你尋思著,等戶房這兩天忙完,就把他們抽調過來幫你做賬。”

其實福兒不是沒賬房,就是賬房不夠用。

神仙倒一攤子,毛皮一攤子,洞子菜一攤子,如今又多了石炭,就那麽兩三個重金請來的賬房,怎麽可能夠用。

她哪是因為銀子數不清著急,反正銀子就在那,一天數不清,可以數兩天,兩天數不清,總有一天能數清,她頭疼的是亂糟糟的賬目。

“我覺得光從外面請人不行,故土難理是常情,即使花重金請,也做不長。我覺得我們該做的是,請先生建義學,黑城多一些讀書人,能做賬房的人也就多了。”福兒想了想道。

“照你說的這樣,恐怕一時半會教不出來幾個人。”

其實福兒說的法子,衛傅想過,他是有打算在當地建義學的,但不是為己用,而是希望一振當地學風。

不是衛傅大公無私,而是賬房需要專精這一門,一般都是老賬房帶年輕賬房,一個個這麽帶出來的。

讀書讀得好的人,並不一定就能當賬房。

衛傅拿自己類比,他學問不差,但剛一開始讓他看賬本,他也看不懂,須得專門有人教了後,他才能看明白。

“那要不我們建一種專門教人做賬房的義學,不需要去學那些什麽經義道理,只要識字會算學,會打算盤,會做賬目就行?”

福兒越說越覺得這個法子好。

“就像那些兵卒,一開始不過是挑體格健壯之人,加以操練,才成了兵。還有那些鐵匠木匠,一開始也不會這手藝,跟著師傅學個一年半載就能出師了。”

衛傅想了想道:“你說的這法子不錯,讓我想想。”

他既然說想,就說明這事讓他上心了。

之後他也沒讓福兒一個人回去,而是快速把手邊的公務處理了一下,親自陪著福兒回了後宅。

天氣寒冷,兩人都穿裹著厚厚的毛皮披風。

福兒現在身子本就笨重,穿得又厚,看著像個圓球。

一路上衛傅就攙著這個圓球,手上帶著力氣,生怕她腳下打滑摔了。

趙秀芬老遠就看見女兒和女婿回來了,見女婿小心翼翼攙扶著女兒的樣子,她忍不住笑眯了眼,道:“可算回來了,我正打算讓烏珠去叫你們回來用午飯。”

隨著福兒身子漸漸笨重,衛傅不準她再踏足廚房。

但是別人做的飯,她又不愛吃,於是只能勞累趙秀芬一天三頓的給女兒做飯。

正好她和丈夫也要吃,就一並做了,所以這些日子大多數都是聚在正院裏吃的。

大郎見娘回來了,從屋裏跑了出來。

趙秀芬見他穿著薄襖就往外跑,忙呼道:“你這小東西,怎麽也出來了?快進屋去,穿得這麽少,小心著涼。”

“姥。”穿著碎花小棉襖的大郎,鄭重地停下腳步,一本正經道:“我不是小東西,我長大了。”

現在小外孫說話是越來越利索了,趙秀芬是一見到小外孫,那笑意就從眼裏溢了出來,蓋都蓋不住。

“家裏就你最小,你不是小東西誰是?”

“家寶才是。”

家寶是王興學和孫荷兒的小兒子,就是生在路上的那個奶娃。

“好好好,你有理,那你也趕緊進屋去,免得著涼。”

福兒一邊笑著看娘和大郎說話,一邊就讓衛傅攙著進了屋,進屋的第一件事是先把披風脫下。

正院有地龍,屋裏其實很暖和,就是出去得穿厚一些。

為了圖省事,福兒就把披風做得厚厚的,裏面則就穿了件薄襖子。進門脫下披風,穿著薄襖在屋裏,也不會覺得熱。

福兒見一桌菜,爹卻不在,問道:“爹又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