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錦鯉使用手冊(二十三)(第4/6頁)

等到了下午兩點左右,她們終於來到了終點,隨便在路上吃了點午飯後,就來到了一個鐘表修繕行。

這是一條古色古香的長街,周圍多是一些帶著古韻的商鋪。

池安看著手機上的地址,又擡起頭看了看店面的招牌,眼中閃過一抹沉思:她真的沒有找錯地方嗎?

還是說,藕絲印泥已經沒有辦法維持傳承者的生計,所以只能以別的手藝為生。

她深吸了一口氣,敲響了店鋪的門。

“進。”裏面傳來了一個有些蒼老但是聽起來中氣十足的聲音。

池安看了孟雨英一眼,正了正掛在自己胸前的記者證,深吸一口氣,推門走了進去。

這個店鋪看起來古色古香,墻上掛著不少有著年代感的鐘表,不遠處的透明櫃子裏,放著不少鐘表。

怎麽看怎麽覺得這就是一個有著些許年代感的鐘表行。

“小姑娘,是來修表的嗎?”櫃台前,響起了一個有些和善的聲音。

池安扭過頭,看到了一個頭發半白,穿著一身白色T恤,臉上帶著笑意的老者。

“請問您是溫遠輝先生嗎?我是昨天和您聯系的記者,池安。”她往前走了兩步,把記者證遞到了老者面前,笑著開口。

“好啊,好啊。”老者帶上眼睛,看了一眼記者證上的照片和名字,爽朗地笑了兩聲,“沒有想到我也有被記者采訪的這一天。”

溫遠輝給她們兩個倒了兩杯水,放在她們面前,然後直接去了一個櫃子裏,拿出了一個古色古香的木質盒子:

“這一盒可是我做的最好的一塊印泥,你們來瞧瞧。”

面對對藕絲印泥感興趣的人,即使這個人不是記者,他也會很開心的和她分享關於印泥的故事。

能夠多一個人知道世上還有這樣一種手藝也好。

池安看到盒子打開後,露出了一塊兒鮮紅的印泥,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她總覺得這塊印泥,無論是色澤還是氣味,都比她買的那塊好了不少。

溫遠輝看到她眼中贊嘆的樣子,拿出了一張好紙,用自己的印章,沾了一下印泥,斜側著印到了紙上。

他把紙張放到她們面前,眼中是難掩的驕傲:“看,這就是藕絲印泥。”

“冬不凝固,夏不走油……”

池安聽著他介紹藕絲印泥,眼中的神情真摯,聽到一些地方時,還會發出贊嘆的驚呼聲,這讓溫遠輝講的愈發開心。

從印泥的制作過程,講到了印泥的來歷。

池安聽到他口中說出前朝某位皇帝特別喜歡這款印泥,經常在古字畫上留下專屬印章時,眼皮跳了兩下,她還記得自己的書畫老師講起近乎被印章占滿空白的某國寶時,眼中的痛心疾首。

原來那上面印章用的印泥,就是藕絲印泥啊。

說道最後,溫遠輝不知想起了什麽,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可惜現在知道藕絲印泥的人,越來越少了。”

知道的人都那麽少,買的人就更少,也就更難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池安剛想說些什麽,就見到他在一瞬間就調整好了自己,笑眯眯地對著她開口:“我再給你表演一下印泥的遇水不浸,火過留痕。”

即使已經見過了一次,可是當再次見到的時候,池安還是覺得非常震撼。

“這真的是值得藍國傳承下去的瑰寶。”她看著溫遠輝,臉上沒有一點說笑的意思,聲音裏滿是真摯。

溫遠輝聞言嘆息了一聲,哪有這麽容易。

“光說感覺也沒有什麽意思,池記者要不要一起去我制作印泥的家裏看看?”溫遠輝看了一眼時間,把櫃台上的東西收了起來。

“現在是八月底,正好是采摘藕梗,用藕梗抽絲的時間。”他和氣的招呼著她,想通過她,讓更多的藍國人認識到藕絲印泥。

“好。”池安看了一眼跟在身後,存在感幾近於無的孟雨英,笑著點了點頭。

在路上,她和溫遠輝並肩行走,問出了一些現在比較在意的問題:

“溫先生,我們都知道現在古字畫行業對印泥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為什麽藕絲印泥現在的知名度依舊和其他印泥有著區別?”

“這印泥啊,也需要名聲,西泠印泥是現在最受文人墨客歡迎的印泥,它制作時間比藕絲印泥短,效果相差無幾,也有很多有名氣的畫家自覺的為它宣傳,和它相比,藕絲印泥制作的時間要長上五倍還要多……”

所以,在歷史積澱、文化宣傳、制作時間、購買價格上,西泠印泥都很有優勢。

隨著時間的發展,藕絲印泥就這樣漸漸被人遺忘了。

兩個人交談著,很快就來到了制作溫遠輝制作印泥的家裏,家裏還有他的兒子和妻子。

或許是因為提前打了招呼,一家人對池安的態度都非常好。

池安先跟著他來到了一個有些昏暗的屋裏裏,裏面摞著一屋子的藕梗,她有些疑惑地開口:“這麽多的藕梗,用得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