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錦鯉使用手冊(十七)(第3/6頁)

第二天下班後,把被醫鬧困擾過的需要采訪的醫生名單整理出來後,池安撥通了第一個醫生的電話。

這些醫生涵蓋面很廣,有現在只有醫師資格的普通醫生,也有特別出名挽救了無數生命的醫生,還有一些評價不是很好的醫生,林林總總。

這些醫生已經涵蓋了絕大部分醫生的類型。

第一個采訪的醫生是一個有著四年臨床經驗的醫生,在弄清楚醫患關系為什麽會這麽嚴重時,也需要更加深刻的了解一下醫生這個職業。

這個醫生名叫仝源,是一名骨科醫生,因為患者家境條件並不好,因為送醫過晚右腿嚴重壞死,當時要是按照保住右腿治療的話,花銷很大,價格高昂的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承受。當時對於那個家庭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截肢。

在說完每個治療方案的利弊後,本來患者的家屬和患者本人都同意做截肢手術,也簽署了手術同意書,可是在手術完成後,患者脫離危險可以出院的時候。

患者家屬不知道從哪裏聽到了什麽話,說患者不截肢也能保住生命,都是醫生為了省事危言聳聽,所以帶了一家人在醫院裏對著仝源手打腳踢。

緊接著他們很快就被安保人員拉開了,醫生只是受了一些輕傷,這件事情很快就被院方壓了下去。

如果不是有人拍了視頻並把這個視頻發到了網上,可能根本就不會有人知道這個醫院裏還有這樣一件事情。

有的時候,沒有鬧出太大動靜的醫鬧,根本不會被報道出來。

仝源接到她的電話,知道她的身份後,直接同意了這次采訪,地點定在了醫院旁邊的一個咖啡廳。

這裏的環境很安靜,人也不多,用來交流剛剛好。

“仝醫生,我是池安。”池安坐在咖啡廳裏,看到和視頻裏人差不太多的仝源後,笑著打了一聲招呼。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長了一張親和力十足的臉,對她的記者生涯很有幫助。

看到她後,仝源臉上的戒備少了一些,眼中也帶上了淡淡的笑意。

仝源的長相很符合大家對醫生的第一印象,幹凈整潔的衣服,頭頂日漸稀疏的頭發,以及帶著金絲眼鏡的雙眼。

“池記者看起來很年輕。”仝源落座後,對著她微微笑了笑。

豈止是年輕,他在第一眼看到她時,總覺得她才十五六歲左右的樣子,根本沒有成年。

如果不是她身上沉穩的氣質和眼中帶著的堅定,他都要以為是不是誰家有一個記者夢的孩子出來圓夢來了。

池安聽到他的話後,唇角的笑意變得更加親和:“好多人都這麽說。”

她把自己的記者證明拿了出來,遞過去後,她像是和老朋友聊天一樣,笑眯眯地開口:

“仝醫生,我一直從網上看到很多醫學生的吐槽,說騙人學醫天打雷劈,還有一些一聽就是玩笑的話。”她按下手中的錄音筆,眼中帶著好奇,“那仝醫生為什麽會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呢?”

“是因為有著治病救人懸壺濟世的崇高理想嗎?”

仝源聽到她的話後,自嘲地搖了搖頭:“我也沒有那麽崇高的理想。”

他知道自己只是一個普通醫院裏的醫師而已,並沒有什麽值得隱瞞的,於是把當時的想法和盤托出。

“當時在高中畢業後,選擇專業的時候被家裏人勸著說醫生薪資很高,地位高、待遇好,於是就報上了一個醫科大學。”他想起曾經那個夏天被裹挾著做出的選擇,眼中卻並沒有多少後悔。

“那醫學生的生活是不是很累?”池安接過了他遞回來的記者證,沒有一開始就進入主題,而是閑聊一般地開口。

看著滿臉倦色的仝源滔滔不絕地講著他在大學時候的艱難生活,她時不時點點頭附和一下,眼中帶上了敬佩和心酸。

“本來以為大學五年學完就好了,結果因為當時七年改五年制,好多醫院都不要我們這一批畢業生,於是只能選擇考研,繼續深造。”

聽著仝源說完當時的艱辛學習生涯後,池安又問起了進入醫院成為一名醫生後的生活。

通過他的話,她深刻理解到了醫生這個行業的不易,每周都必須值一次夜班,如果人手不夠可能一周值兩次,第二天一早還要查房,回到家裏後,即使在休息,也可能會被一個電話叫起來去醫院。

最淒慘的是,他們根本沒有辦法請病假,如果覺得自己身體不舒服,哪裏不舒服就去哪個科室檢查,檢查完了接著回去上班,在上班過程中等結果,什麽也不耽誤。

在聽仝源吐槽的過程中,池安也看準時機,時不時說上一兩句記者的不易。

經過一番訴苦後,兩個人的關系拉近了不少,池安也終於問出了這次的來意:

“仝醫生,你覺得作為一名醫生,是不是應該多抽出一點時間去鍛煉一下身體。”她聲音冷靜地說出了自己這段時間內調查出來的或大或小的醫鬧事件,“醫生真的很不容易,不僅工作強度大,還要面臨著一些暴力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