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2/4頁)

可是李元應對她磕頭認錯一邊哭一邊訴說著舒窈對他的不公和輕視,當初他做了這件糊塗事後也很是懊悔,為此他才會這般對舒家二老上心,只為求個心中安穩。

董思思見狀心疼不已,就打消了和離的念頭,知道舒窈對李元應的態度,她便故意打壓舒家二老,他們沒能活得了太久,相繼離世。

後來李元應有錢又有勢,所以這腰板也變直了,他身邊出現了無數紅顏知己,漸漸地開始對董思思不耐煩生厭。

當他突如其來得了一場重病後,紅顏知己全部拋棄了他,只有董思思任勞任怨的在伺候著他。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麽的虧欠妻子,心想著等以後一定要好好補償董思思。

但是董思思可不會輕易放過他,直到李元應死的那天,他才知道害死自己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他一直虧欠的妻子。

董思思笑著說,這都是跟他學會的招式。

從那以後,董思思就揮霍著李元應生前的家產,用錢打通關系,沒過多久,董思思就跟著她的父親回到了京城,因為嫁妝豐厚,父親又是武將,她很快就又嫁給了一個男人,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阿曼每次一想到這個結局,就惡心地吃不下飯。這本小說靠著如此招人嫌棄的男女主爆紅了,有人說女主是個戀愛腦,是個敢愛敢恨的性子,她能獲得幸福實屬正常。

她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男主則是罵聲不斷,覺得他這種人就不配當主角。

而且整本小說裏最無辜的就是被男主吸血的舒家人,遇上這種贅婿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

讀者很心疼舒窈,即便作者在書中沒有對她著墨過多,但還是受到了很多讀者的關注。

所以,阿曼便來到了這個世界。

王嬤嬤輕哼著小曲兒,是金陵本地哄孩子的歌謠,阿曼聽著王嬤嬤溫柔的歌聲,坐著搖搖晃晃的馬車,她眼眶裏的淚水打轉著,今天就要離開金陵,不知何時才能歸。她閉上了雙眼,讓眼淚無聲地掉落著。

文家根本沒有叛國通敵,只是擋住了別人的路。

爹娘祖父祖母,阿曼會好好聽你們的話,會堅強的活下去的。

金陵距離漠北很遠,需要先走水路抵達廬州以後,再乘坐馬車。以馬車的腳程,估摸著三天就可以到漠北了。

這一路上都有舒家的人照顧著,所以阿曼才會果斷的遣散了文家的仆人,跟著他們離開金陵。

阿曼對舒夫人不算陌生,但是她對舒窈沒有任何的記憶,畢竟兩個人從來都沒有見過面。所以阿曼的心裏頭多多少少有些沒有底氣,這一晚,她輾轉難眠。

她側身躺著,呆呆地望著那桌上的燈盞,烏黑的長發散落在她的身後,這般模樣的阿曼更顯的稚嫩柔軟,她呢喃道:“嬤嬤,舒窈姐姐會不會討厭我呢。”

王嬤嬤坐在她的床邊,寵溺地望著阿曼,道:“姑娘這般乖巧可人,怎麽會惹人討厭呢?舒姑娘到時候見了你,喜歡你還來不及呢。”

阿曼靦腆地翹了翹嘴角,臉頰在枕面上蹭了蹭,說道:“我也會很喜歡舒窈姐姐的。”

“好姑娘,時辰不早了,快些睡吧,老奴去把燈給吹滅。”

“好呀,王嬤嬤。”

自己這次任務艱巨,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女,想要改變舒窈的命運,就得說服舒家人不要招贅婿,可是,僅憑現在的自己該怎麽辦呢。

阿曼想著想著,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沉睡。

她只希望舒窈千萬不要討厭我這個暫時來借住的人呀。

*

經過五日水路三日馬車,阿曼一行人總算是到了漠北。

她這些日子受了不少路途上的苦難,整個人愈發的纖薄柔弱,她沒有血色的小臉上帶著幾分贏弱,眉眼間縈繞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憂愁,阿曼現在正病怏怏地靠在王嬤嬤的懷裏,量誰見了,都不免心生憐惜。

“姑娘,抹些唇脂吧。”

小巧的瓷盒裏裝著朱色唇脂,阿曼用右手中指沾了沾,她熟稔地塗抹在櫻唇上,淺粉色的唇瓣瞬間就染上了嬌艷的朱色,氣色頓時就好了不少。

她抿抿唇,問著:“嬤嬤,我現在看著可還好?”

王嬤嬤幫她捋了捋步搖上的流蘇,用的首飾不算昂貴,但流蘇上的珍珠小粒還是能夠看出這支步搖的精致之處。

這是舒夫人前年送來的阿曼生辰禮,雖說文家被抄家了,但之前文家行善還是積來了善緣,那大臣沒有太過苛刻孤女阿曼,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才讓王嬤嬤留下了不少阿曼和文家的傳家之物。

“很好呢,姑娘模樣本就生的端正,舒夫人見了一定會說姑娘你你女大十八變的。”

阿曼嬌羞地垂下了眼簾,端莊地坐在一邊,等待著馬車的停下。

“文姑娘,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