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第①⑨個故事!(第2/2頁)

哦,歸附的條件就是越王勾踐自願與範蠡一道兒來吳國為奴三載。

伍子胥知道這個事情後,就十分的不高興,還給蘇清之說了個故事。就是上面提到的故事。

有過氏殺斟灌氏又征伐斟尋氏,滅掉夏後帝相。

意思是說,從前有個部落叫有過氏,滅掉斟灌氏後,又跑去征討斟尋氏,幹掉夏後帝相。夏後帝相,指的是夏王朝第五代君主名叫姒相,是夏王姒仲康之子,史稱夏帝相。

當時帝相的妻子後緡懷著身孕,就逃到了有仍國生下了兒子少康。

少康長大後,當了有仍國的牧正之官。

有過氏發覺之後,就想殺死少康以絕後患。

不過事情敗露,少康逃跑,逃到了有虞國。

有虞氏懷念夏之恩德,於是就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並封給他綸邑。當時少康只有方圓十裏的土地,只有五百部下。但以後少康收聚夏之遺民,整頓官職制度。

就這樣發展下來,少康有能力後,就派人打入有過氏內部,終於消滅了有過氏,恢復了夏禹的業績,祭祀時以夏祖配享天帝,夏代過去的全部故物都收復如初。

在伍子胥看來,現在的吳國,的的確確不如當年的有過氏強大,而越王勾踐的實力,卻要比當初的少康強大。如果不借著越國戰敗的機會,好好消滅越國力量。反而因為越國的乖覺,以及主動誠服的原因寬恕越國,完完全全是為未來埋下隱晦。

“越王勾踐此人極善隱忍,說不得自願入吳國為奴三載,是為打探吳國情況。”

“武卿所言有理,寡人就是這麽想的。”

蘇清之肯定了伍子胥的說法,並且‘勉勵’伯嚭幾句,讓他記得將文種送給他的美人兒、金銀珠寶交公。

伯嚭苦澀萬分,卻心有慶幸。幸好蘇清之沒有‘遷怒’免掉他的官職,只是讓他將收的賄賂上繳。不然,豈不是努力幾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多謝大王諒解。”伯嚭拜服。“臣以後會謹記教訓,不敢再私下接待越國使者。”

蘇清之見好就收,沒有再為難伯嚭。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否決越國打得,以退為進,歸附吳國好借此逃脫滅國的好主意。

說白了,目前吳國占據絕佳的優勢,不趁機真正意義上的吞並越國,反而像歷史上的吳王夫差一樣,收下西施,認同越王勾踐跑來吳國為奴三年,已經不是傻,而是根本沒有腦子。

蘇清之自認自己帥帥氣氣,卻並非沒有腦袋。所以堅決否掉越國為了避免滅國,主動歸附吳國的請求。

“繼續打。寡人倒要好好瞧瞧,這越王勾踐還有多少花招兒,沒有使出來。”

這下子,滿朝官員除了伍子胥、孫武等武將高興外,其他人都目瞪口呆。感覺蘇清之的舉動,標準算是痛打落水狗。好歹是一國之君王,這麽計較,真的顯得很小家子氣。

蘇清之可不知道官員們心底的誹謗,瞧著他們一個個不吭聲,完全默認的態度。蘇清之就很欣慰的表示,與越國的戰爭,依然由伍子胥、孫武二人全權負責。

至於犯了錯誤的伯嚭,蘇清之還是很給面子的表示,最近他的基建隊伍缺少了跑腿的。伯嚭暫時不參與軍務,就跟著他搞基建吧。

自從當了吳國大官,擺脫以往逃亡的日子,伯嚭就越發的奢侈喜鋪張。完全可以用‘好逸惡勞’的形容詞來形容伯嚭,肯定不願意幹基建的活兒。

在他看來,雖是利國利民的工程,卻是低賤工匠該幹,不該由身為吳王的蘇清之來時時把控。可他以為是他以為,心裏也算清楚得很,要是他敢把自己對工匠的不屑說出來,蘇清之就敢將他變成他所看不起、鄙夷不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