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第①⑨個故事!(第2/2頁)

之後,吳**隊在伍子胥、蘇武的共同帶領下,乘勝追擊,很快占領了會稽城(今浙江紹興)並且將會稽山給包圍了。

面對這種吳國來勢洶洶,勢不可擋的情況。越王勾踐惱火萬分卻又無可奈何,最終只能采納大夫範蠡、文種建議,派文種以美女、財寶賄賂吳太宰伯嚭,請其勸吳王夫差準許越國附屬於吳。

歷史上,伯嚭當了二五仔,在成功隱瞞越王勾踐包藏禍心,所思所想都是如何覆滅吳國後,又成功的讓吳王夫差相信了伯嚭上書之言,否決了伍子胥殺吳王夫差以絕後患的提議。

但是這裏嘛

前面說到哪裏了,哦,吳國轟轟烈烈訓練士兵的行為被越國知道後,勾踐做出了與歷史上相同的選擇。在準備及其不充分的情況下,依然慘敗。

只不過這回,可不是剩下5000人,而是只剩下一千人。其中越軍被吳軍俘虜近萬人。

按照春秋時代,國與國之間交戰,敗者沒什麽好說的,反正左右不過割地賠款。可要是戰勝國,這麽說吧,如果說俘虜多的話,很有可能造成財政危機以及糧食短缺。

沒有坑殺戰俘的先例。

歷史上第一起有記載的坑殺戰俘,也是秦國大將白起為了消滅趙國的有生力量,所以坑殺趙國士兵40萬,落得了屠夫、殺神等等一系列防止小兒夜哭的魔鬼名頭。

白起坑殺趙兵40萬之前,比如說春秋時代,很多時候,打仗勝利的國家(諸侯),都不會隨意殺投降的俘虜,反而會養著,供戰敗方贖回。

說到底,這是春秋各國時常你打我我打你,然後誰都沒有被真正意義上的滅國,只除了吳國以及越國

吳國忙於越國,越國忙於楚國

後又有韓、趙、魏三國瓜分晉國,最終形成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局面。

這回伍子胥、孫武帶著軍隊攻打越國,是蘇清之私底下交代了,要多多抓俘虜。吳國各方面的建設,需要大量勞工。蘇清之自認是一位好大王,可舍不得糟蹋讓吳國百姓服徭役。

都說苛捐雜稅猛於虎,各國連年征戰,今天不是你打了我,就是明天我打了你,反正沒有消停的時候。像吳國和越國之間的‘互毆’,簡直可以用世仇來形容。

沒有和解的可能性,不管是對於越王勾踐還是身為吳王的蘇清之來說,其他先不說,中間還隔著前吳王的命。

蘇清之怎麽都不可能放過越國,特別是用美人計算計他的越國勾踐,在大軍氣勢洶洶揮刀殺向越國的時候,蘇清之已經開始反復思索‘安置’勾踐的一百零一種方法。

當然了,依著吳國現在很缺勞工的現象,與越國開戰俘虜來的戰俘,肯定要整整齊齊的帶回吳國啊。管他們是不是一心向越,不知道多久才會心歸吳國,反正需要的是勞工,又不是百姓。

誰管他們是不是被逼在吳國生活,還是心甘情願的。

反正只需要保證蘇清之對於各種基建規劃都能順利展開就成了。要知道伍子胥、孫武他們訓練了兩年的兵,蘇清之就鋪了兩年的路,才堪堪用水泥將整個勾吳城的路面鋪設完成。

像吳國所屬的其他治下城市,目前還沒有排到。沒別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缺少勞工。別說用水泥鋪設路面很簡單,單說這個時候的運輸問題。

蘇清之只修建了一個水泥場。在道路堵塞,泥巴路占多數的情況下,晴天還好,可是一旦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濘,水泥又怎麽運到需要它的地方?

要知道水泥這玩意兒,遇水就會起化學反應。凝結成塊,很快就會幹硬不能用,只能用以鋪設地基,當建築材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