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〇⑥個故事!(第2/2頁)

“會吧。”蘇清之不是很確定的道:“畢竟身為一國之君,不可率性而為。說不得那天恰好忙碌,不能出宮參加婚宴呢。”

“那就太可惜了。”蘇大娘嘴上說著可惜,私底下卻松了一口氣。“娘現在什麽都不盼,就盼著我兒能夠跟新城公主和和美美。”

蘇清之點頭應是:“阿母應該是知曉兒子的,兒子可不是那起有著花花腸子的人。”

“知道知道。我兒歷來最是聽話懂事,不像你兩個姐姐。”說到這兒,蘇大娘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不免念叨道:“也不知大娘子、二娘子一家子走到哪兒了,真怕他們磨磨蹭蹭,趕不及參加我兒的婚禮。”

蘇大姐、蘇二姐一家子走到哪兒了呢,他們走到半道兒,突然暴雨連綿,遭遇了泥石流被困住。蘇清之也是蘇大娘擔憂念叨的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聽聞戶部尚書說新和縣所屬省城大範圍內暴雨連綿,引發水澇、泥石流等災情。

蘇清之:“微臣請|命前往賑災。”

端坐龍椅上的皇帝高高在上的瞄了蘇清之一眼。

“蘇大人新官上任,怕是不太明白賑災的章程。”戶部左侍郎突然開口道:“不如委派戶部、工部官員齊為欽差,一起前往受災地方賑災。”

蘇清之不動聲色的瞄了瞄,貌似有點點針對自己的戶部左侍郎。

“皇上。”蘇清之開口道:“微臣乃是新和縣三合村人氏,對於柳州不說了解全面,卻也知曉七|七|八|八,微臣前往,雖是剛剛成了皇上治下臣子經驗不足,卻對柳州地形有一定的了解,微臣私心想著,微臣若為欽差前往柳州賑災,倒是要比老家在陜西的李侍郎合適。”

“蘇愛卿所言極是。”皇帝點頭,突然道:“我朝歷來沒有駙馬不可擔任要職的說法。相反,聖|祖年間的張正張文忠(謚號)就是駙馬,朕相信依蘇愛卿之才,必然能夠成為國之棟梁。此次就由蘇愛卿為欽差,前往柳州賑災。”

頓了頓,皇帝又說:“朕允你尚方寶劍,準蘇愛卿先斬後奏。”

蘇清之微微眯了眯眼,猜到皇帝此舉是想讓自己前往柳州賑濟災民的時候,好好查查柳州的官員,有沒有貪贓枉法的行為。

——這是一位開明,且賢德的好皇帝!

蘇清之心中做出以下評價。

不得不說,很少有帝王能夠獲得這樣的評價。像皇太極·愛新覺羅,雄才偉略,為清兵入關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可要說他有多賢德開明不盡然。

畢竟蘇清之所經歷的清朝位面平行世界,要不是蘇清之從中做了很多的幹預,只怕歷史上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還會上演。

真正歷史上所發生的一切,難道這不是上位者有意放縱的?

蘇清之欣然領命,很快,早朝結束,皇帝以姐夫的名義將蘇清之留了下來。

“本來是打算不同意的。”皇帝感嘆道:“誰讓皇妹不止一回進宮說,蘇愛卿有治國經綸,不可因為娶了公主就多有限制。”

蘇清之笑了笑,附和皇帝的話:“新城公主的好,微臣已經感受到了。還請皇上轉告新城公主,微臣會努力辦差,爭取早日辦完差事回京,與新城公主完成大婚。”

“朕很感動,想了想,要不你把新城皇妹帶上,讓新城皇妹照顧你的飲食起居?”皇帝用商量的口吻說道。

蘇清之直接懵了,好半晌才回過神,幽幽的道:“皇上,微臣是去賑災不是外出遊玩,舟車勞頓,新城公主跟著,怕是會吃很大的苦頭。”

收回稱贊當今皇帝開明、賢德的評價,再加一句評價:想一出是一出。憑借著這段時間以來對新城公主的了解,蘇清之敢保證,新城公主絕對沒有想住進他褲腰帶的想法,他去哪兒就去哪兒,分明就是皇帝,想著讓他和新城公主在大婚進行時前多多接觸,多多培養一些感情。

讓蘇清之來說,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蘇清之又不是見一個愛一個的人,既然下了決心,就一定會努力和新城公主白頭偕老。余生那麽長,總會有時間加深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