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章 小麻雀(一更)

楊遠意不知道,方斐第一次讀完那個名為《歲月忽已晚》的劇本,其實就想到了冶陽。

劇本故事發生在90年代,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李航在最後的分配工作機會和自主擇業中為了安穩選擇了前者,隨後來到了一個縣城高中成為英文教師。李航年輕,英俊,有內涵,在一群老教師中格外出眾,理所當然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小城沉悶,並不能挽留李航,他沒多久就開始想要逃離這裏。

電影就以這段高中教書生涯為背景,糾結是否離開的李航誤打誤撞和班裏的“大姐大”小琳混熟了,對方開始明裏暗裏追求這個有些陰沉的外地老師……

等所有塵埃落定後,只剩下“相去萬余裏,各在天一涯”。

電影編劇許穆擅長描繪畸戀,寫過不少禁忌感情,並且總能將故事編得催人淚下,處處展示人生的無奈境遇。

這個故事中李航與小琳的身份無疑是難點,許穆的處理很討巧,將落寞青年與叛逆少女之間的互相吸引編造出一層夢幻的外殼,讓他們成為兩種化身,聚焦於愛情,又何嘗不是在探討世紀交疊時的兩種生存方式。

若說剛開始還會疑惑老師與學生如何沖破束縛,等看到最後,只會為兩個人不同的選擇而唏噓不已,愛情反而成為最不值一提的部分。

白紙黑字上的曖昧,苦澀,難以名狀的失落和一點點突破禁忌的刺激,方斐在看劇本時,腦內總會浮現冶陽灰蒙蒙的天空。

可當時的方斐仍無法想象到底該有一副怎樣的場景。

直到楊遠意帶著主配角抵達準備好的舊單元樓,不知怎麽的,劇本裏的“教師宿舍”“小賣部”“街道”一下子走入了現實。

冶陽老城區,世紀初留下的房子,和90年代比起來稍新,依舊很有年代感了。

一樓是幾個商鋪,大部分卷簾門拉到底,剩下還開著的,包括一個縫補店、一個五金店和一個麻將館,光顧者平均年齡五十歲以上。

任誰來看,這都是毫無活力的地方。

而一公裏以外,冶陽新建的購物中心、商業街與敞亮大街與任何一個現代城市相比都並不差多少。柏油馬路分開兩邊,涇渭分明的不只是新與舊。

楊遠意指著面前的灰色居民樓:“房子租好了,李航要住三樓,小琳和父母、哥哥在一樓。這一個月大家辛苦了,多多感受。”

閔紅棉踩踩腳底還有坑的水泥馬路,難以置信:“我們就住在這兒?”

楊遠意像沒聽懂她的詫異:“有點像我小時候住過的筒子樓,後期如果要取景的話,應該不在這裏……我還在找。”

閔紅棉生下來就沒住過這麽破的房子,當場有點甩臉色。可她不知想了什麽,大力嚼了一會兒口香糖後一聲不吭地拎起箱子,親親熱熱挽起賀佳的手,神態自若地和劇裏扮演“爸爸”“媽媽”的兩位演員去了一樓。

方斐沒說什麽,幹脆也準備先去安頓下來。

箱子沒多重,裏面最占分量的是幾本書。方斐帶它們的理由很簡單:既然劇本背景設置在90年代,那麽手機、平板電腦之類的娛樂設備暫時可以摒棄,保持日常溝通即可,否則正式拍攝轉化不過來,容易出戲。

他還不知楊遠意是嚴格如葉承榮,或者委婉如楚茵,多準備總沒差。

早些年方斐的確不會拍戲,還沒等他從這份事業體會到樂趣,就被烈星下令封殺。烈星當時家大業大,方斐太被動,莫名其妙丟了許多繼續演戲的機會。

可在他待業的那幾年裏,方斐撿起看書和看電影的習慣後反而容易沉下心去分析一些平時看不太明白的表現手法。他缺人指導,也缺鏡頭,這次能跟隨楊遠意進組,對他而言不僅是難得的“東山再起”,也是一次試驗。

讓他看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做演員。

這些方斐都還沒打算告訴楊遠意,他想楊遠意不會喜歡聽。

走去三樓時亂七八糟地思考著這些有的沒的,身後有腳步聲跟上來,方斐頭也不回,在轉彎時瞥見某人那身純黑的打扮,暗自好笑。

“還以為你不想要住這裏。”

“為什麽不?”他反問。

楊遠意輕笑,很隨意地單手勾住了方斐肩膀:“滿意嗎?”

這片房子早些時候是某個機關的家屬宿舍,後來新蓋了小區,故而老城的宿舍基本都低價出租了。一層雙戶,另一邊是三室的。家具齊全,只是有點舊,墻磚地板不可能為了這一個月體驗生活全部重做,故而保留著原主人的裝修。

“比我小時候住得好多了。”方斐比劃著,“我奶奶家當時還是城郊的鄉下,平房,磚瓦的那種。不過有個大院子,種了好多橘子樹……”

不知是否熟悉的空氣令他打開話匣子,楊遠意看得不自覺地笑,坐在沙發上,聽方斐說了會兒橘子樹和紅磚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