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流觴1(第2/2頁)

看台上的眾人立刻又一番稱贊吹捧,朝洛鳳君道賀,甚至有人提議將此事當做一樁美談屬文記載下來。

不料洛鳳君並不動,反而依舊注目著那水榭外懸的蠶絲簾幕,道:“久聞殿下也精通音律,乃樂中高手,十一歲時便憑一曲《鳳求凰》名動江都,今日恰逢盛筵,殿下可肯屈尊與鳳君比試一番?”

此言一出,眾人嘩然。

一則,江蘊乃宗主國太子,洛鳳君一再挑釁,實屬以下犯上。

二則,長久以來,江蘊在流觴宴上幾乎都是透明人一般的存在,因為體弱、喜靜、“並無特別突出的才能”,這位殿下幾乎全程都待在掛有擋風簾幕的水榭中,從不參加任何比試活動,也鮮少在人前露面。

據說就算是其門下賓客,見過這位太子真正容貌的,也沒有幾個人。

因為這事兒,甚至有傳言稱,這位太子是因為貌醜羞於見人,才不敢露出真容,只能靠所謂的品德來服人,博一個禮賢下士的名聲。

關於這位太子從不肯在流觴宴展示才藝之事,眾人也是揣測不一。

有人說這位太子是真的與世無爭,行事低調,不願搶了下屬國的風頭,也有人說這位太子是因資質平庸,根本沒有拿得出的才藝,怕輸了比賽,被下屬國碾壓,索性直接“藏拙”,維護宗主國顏面。

至於十一歲彈出名動天下的《鳳求凰》之事,很可能是為了營造聲望,找人代彈的!《鳳求凰》創始者齊國段侯,可是被評為百年難出的音樂奇才,那曲《鳳求凰》一經問世,便引來無數音樂大家鉆研模仿,但這麽多年過去,竟沒有一個人能完美呈現其中精髓。唯一得了幾分真傳的,是段侯之子,齊國公子齊子期,區區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怎麽可能彈出《鳳求凰》那樣高難度的曲子。

洛鳳君是個音樂天才,音樂才能舉世皆知,此刻當眾挑釁才藝平庸的江蘊,不是擺明了要下那位太子的臉面麽?

洛國隨行的大臣首先嚇了一跳,忙近前勸阻。

但洛鳳君顯然心意已決,根本不為所動,目光依舊直勾勾的盯著江蘊所在。公孫羊終於忍不住怒道:“洛世子,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洛鳳君施施然答:“自然知道,鳳君仰慕殿下已久,早就想尋機會與殿下切磋一二了,鳳君自知位卑,沒有資格向殿下挑戰,然流觴宴乃我江南六國盛會,辦立之初,就定下了不論身份地位,只論才藝的規矩。殿下不肯屈尊,莫非是看不起鳳君,覺得鳳君不配與殿下同台而奏?還是說,殿下覺得我們這些下屬國,不配與宗主國同台競技?”

性格沉穩的範周也露出不悅之色。

心道,好一個伶牙俐齒的洛鳳君,竟然借著流觴宴的名頭向殿下挑釁。流觴宴表面上是六國集會,才藝比拼,可大家心知肚明,這更大意義上是一個維系諸國聯盟的宴會。殿下身為宗主國太子,有維系聯盟的責任,若當眾拒了洛鳳君的要求,倒像是真看不起下屬國一般,於六國聯盟極為不利。

而眼下隋國那頭正厲兵秣馬,虎視眈眈……

洛鳳君的話勾起不少其他下屬國的顧慮,再加上一些看熱鬧的,對這位神秘的江國太子好奇已久,倒也想借著洛鳳君的手,揭開這位太子的神秘面紗,看看這位太子究竟有多貌醜,多才疏學淺,便都不約而同的作壁上觀,甚至隱含期待。

畢竟出頭的是洛鳳君,就算最後真得罪江國,也降罪不到其他人身上。

場面一時僵滯,就在公孫羊和範周都感到焦頭爛額之際,幕簾後,再度響起那如玉落清泉一般好聽的聲音:

“並非如洛公子所言。”

“是孤技藝疏漏,五音退化,早已不會奏任何樂曲。”

“孤認輸。”

公孫羊與範周同時臉色一變。

大庭廣眾,當著這麽多下屬國的面,殿下竟直接向一個下屬國的公子認輸,這成何體統!

其他各國也神色不一。

沒料到這江國太子竟真如傳言一般,資質平庸,六藝不精。便是以容色聞名天下的衛國公子衛筠,也寫得一手好書法,繪得一手好丹青呢。

想來那貌醜的傳言,也是千真萬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