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從替身到佛光普照之路(第2/3頁)

滿載著震撼,船隊回歸了海港,岸邊早就焦急等待的人群,看到這個浩浩蕩蕩的場面也是備受驚嚇,差點以為海寇打過來了。

而很快,船上的將士,不管是否參加了那場戰鬥,都開始興致勃勃講述著海上的種種奇妙,以及佛憂的強大,佛憂這個名字再次名動臨洲。

至於俘虜來的海寇,交由官府,按其罪行進行處理。由於缺乏人手,除了罪大惡極和不知悔改的,大部分海寇都被重新分配進了田地裏,也有一部分實力不錯的被安排進了海上商隊。

而大白承諾的清剿海寇的任務又持續了幾天,直到將臨洲附近其余兩個封地的海寇也一並解決,如此,海上的商路算是徹底打通了。至於解決海寇的方法,當然是“感化”了,唯一讓小七有些不滿的就是,每次下班,魚們都跑的飛快,根本沒有端上餐盤的機會。

海寇問題解決,商隊也就開始建立,通過野蘿蔔給予的海圖,大白開始組織船隊開拓新的商路,而不是局限於內陸。而被抓的海寇也有很多成了商隊的一員,開始了探索新大陸的任務。

臨洲以及附近的兩個封地,都對這位新來的白王敬重有加,畢竟他的到來之後確實做了諸多好事,至少讓漁民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尤其是這位王爺還同佛憂大師是很好的朋友,這讓百姓們更加盲目的推崇起這位掌權者。

至於佛憂,臨洲漸漸流傳起他是佛子轉世的傳聞,而佛憂的能力也被傳的神乎其神,什麽呼風喚雨,占蔔兇吉,佛法賜福等等。

清剿完海寇之後,小七的生活又清閑了下來,每天種種白菜,培養新的適宜生長的本土植物,翻翻經書,給主持講講故事,偶爾拍拍兩條錦鯉的魚腦袋,陪大白聊天,出門遊玩等,生活簡單而平靜。

至於大白封地之外的地區,對於臨洲的情況並不太了解,即使有各種傳聞流傳過去,因為傳聞太過離譜,信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什麽清剿海寇,最近海面上也沒聽聞有大的爭鬥,什麽種植新的作物,有收獲嗎?

白王封地的百姓們紛紛沉默,作物還長在土裏,確實沒有收獲。封地的將士們,出征清剿海寇每次都是打仗兩刻鐘,收尾兩時辰,連一天都不到,確實很難傳出什麽大的動靜。

既然不信,那就算了,就這樣,封地居民也不致力於讓其他人相信,你愛聽聽,不聽算了,自己這面忙著呢。

就在封地眾人覺得未來的日子會在白王和佛憂的帶領下越來越好的時候,臨江寺卻迎來了一個人,那人來自瑜王府,說來找孟七。

臨江寺僧人思索了很久,終於想起孟七是誰了,禮貌回應,“阿彌陀佛,師弟禮佛繁忙,還請施主稍作等待。”天天相見佛憂的人那麽多,得有個先來後到啊。

瑜王府的人這一等就等了五天,這五天裏,他也終於聽說了孟七出家,並且在臨洲出名一事。當他終於見到孟七,看著眼前這個極為俊秀的小和尚,一時間仍舊覺得有些夢幻。闡明自己的來意後,眼前的小和尚說了聲阿彌陀佛,然後表示自己已經皈依佛門,此生就在臨江寺落戶了,以後世上再無孟七,只有佛憂。

王府下屬被說的暈頭轉向,眼前是他從未想過的情景,雖然有些措手不及,卻還是認真努力想要完成自己的任務,決定說不通就直接動手將人綁回去,結果剛表現出拿人的動作,上一瞬還空蕩的院子中突然出現了十幾個暗衛以及十幾個武僧。

下屬瞬間就不敢動了,表示自己並不想做什麽,但最終,他還是被扔出了臨江寺。不死心的他又在寺外逗留了兩日,沒有找到絲毫機會後終於放棄。眼看著任務完不成了,下屬便打算回去復命,結果走在路上,發現此前還對他客氣熱情的臨江人此時已經對他充滿了敵視。

這種讓他如坐針氈的情況直到他離開臨洲才消失,感覺此行無比詭異的下屬迅速返回了王都,然後去見了瑜王。

王府中,難得把自己收拾的像模像樣的謝鄰風早已等待多時,旁邊還坐著強顏歡笑的燕珩。顯然兩人都在等待孟七,謝鄰風是真的有些期待,燕珩則是忍氣吞聲。

不知道怎麽回事,孟七離開後王府就狀況百出,如今更是入不敷出,燕珩和謝鄰風想了諸多挽救措施都毫無效果,不得已又去求了高人蔔卦。最終得到的答案是,王府失去了氣運之眼,沒了大氣運者坐鎮,王府的氣運只會每況愈下。

謝鄰風和燕珩一合計,這些日子王府走的人也就是孟七,再想一想孟七那冬日百花盛開的院子,以及種種詭異情況,最終得出了一個讓燕珩非常不爽的結論:孟七就是那個氣運之眼,那個大氣運者。

與不情不願的燕珩相比,謝鄰風卻仿佛松了口氣,仿佛終於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借口,立刻命人前往臨江寺探望,名為探望,但實際上這就是接人回來的意思,下屬跟了他多年,也明白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