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從替身到佛光普照之路(第2/2頁)

在謝鄰風覺得自己人格遭受侮辱,久久無法從低迷中走出來的時候,不但逐漸失去經濟來源,甚至因為不上朝慢慢失去了權利和人脈。

王府中醉生夢死的謝鄰風沒有著急,他只是對老皇帝的怨恨一日強過一日,每天都覺得命運不公,覺得自己不該承受這些痛苦。王府中著急的人反而燕珩,他本以為孟七一走,自己就成了謝鄰風的全部,進而能迅速在王府站穩腳跟,然後再籌謀其他。

結果沒想到孟七一走,王府的運氣就飛速下滑,各種問題蜂擁而來,偏偏從未遭受過挫折的謝鄰風一蹶不振,再這樣下去,燕珩覺得自己就要擔心自己的吃飯問題了。

當謝鄰風在朝堂上徹底成為一個隱形人,大白也同老皇帝爭取到了自己的第一塊封地,也就是臨江寺所在的臨洲。老皇帝覺得自己的這個兒子雖然是不癡了,但還是有點傻。不但要了一塊最窮的地,而且還要自己親自跑去治理。

為了表現自己的慈愛,老皇帝直接將臨洲附近另外兩個洲也給了大白,反正都是窮地方,發財是不可能了,那就面積大一些吧。

大白的舉動,也成功讓其他皇子和老皇帝對他放下了戒心,畢竟這種時候不在王都爭取人才,拉攏人心,反而往偏遠的窮困地區跑,就意味著完全放棄了朝堂這一助力。面對這樣一個不爭不搶的人,皇子和老皇帝的態度反而好了許多,甚至臨行之前送上了不少禮品,將兄友弟恭,父慈子孝表現的十分到位。

大白帶著狼群,騎著老虎,開開心心地離開了王都。

此時的臨江寺裏,小七還不知道大白正在趕來的路上,他和小秋對於新住址適應良好,並且已經和周圍的“鄰居”,也就是其他被流放來的人相互認識了。鄰居們時不時互相串個門,沒事時還能一起相約去後山散步,采蘑菇,挖竹筍,找草藥也不失為一件趣事,不知不覺間,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

和尚們一般不會踏足後院,對他們這些流放來的也以禮相待,雙方基本保持著互不幹擾的狀態。

直到某一天,一對夫妻興高采烈地來到臨江寺捐了千兩香火,在這偏僻的臨江寺,這也算是一筆大收入了。寺中僧人自然詢問了解情況,得知二人求子多年,拜遍了天南海北的寺廟道觀,卻一直沒有結果。

約一個月前,夫妻二人路過臨江寺,習慣使然也來參拜求子,離開的時候突然看到池塘有兩條錦鯉不斷躍出水面,兩人覺得新奇,又覺得彩頭不錯,於是對著池塘許了願。結果幾天前,妻子就有了喜脈,並且兩人同時夢到了池塘的那對錦鯉,這才跑來還願。

寺中僧人也覺得新奇,送走兩貴賓之後就與其他僧人說了此事,結果一溝通才發現,這一個月裏,已經有七八個人來還願了,而且都是因為向池塘裏的錦鯉許願。

就這樣,池塘很快成了臨江寺最受歡迎的地方,不但是寺廟內,寺廟外,許願成功的人當然也會向親朋好友講述此事,漸漸的,登門的人越來越多。而人們也很快發現,池塘裏的錦鯉確實能實現人的願望,但前提是你需要見到錦鯉。

有的人為此連續三天站在池塘邊,錦鯉都沒露面,有的人恰好路過,錦鯉卻在水面騰躍,人們這才恍然,錦鯉並不是誰都有緣能見到的。

但越是這樣,反而就越吸引人,因為誰都覺得自己會是那個有緣人,一次見不到,就再來一次。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臨江寺的名聲廣為流傳,不少外地人都慕名而來。而那兩條錦鯉,也成了所有人的夢中情魚。

錦鯉一事,也讓臨江寺的眾僧人意識到,帶錦鯉來的孟七也不簡單,甚至連主持都親自登門拜訪。主持本只是想親自來道謝,畢竟那錦鯉是孟七帶來的,而他們寺廟跟著受益了。

結果一踏入孟七所住的院子,立刻陷入震驚,他雖然不敢自稱佛法大能,但也能明顯感覺到院子中充沛的靈氣,驚嘆之余不斷連聲說著阿彌陀佛。

見到孟七之後,更是覺得此人貴氣逼人,讓他都不敢輕易推斷此人命格。相談之後,又覺得此人獨具慧眼,頗有靈根,尤其擅用講故事的手法敘事,那些故事看似荒誕離奇,甚至略顯恐怖,但細細品味,其中盡是人生百態,輪回因果。

兩人越聊越投機,主持更是很快成了院子中的常客。而小七也在主持同意之後,迅速擴張了自己的菜園子,將大白菜成功種在了寺廟中任何一處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