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賢嬪的心思(第2/3頁)

聽到熟悉的聲音,賢嬪回過頭,“怎麽是楊司衣,我都有好一陣子沒有見到楊司衣了吧。”

“掌衣告假了,遂由小人代勞。”司衣回道。

“也好……”賢嬪道,“初入宮的第一次也是楊司衣你侍奉的,如今換了人倒是有些不習慣了,她們都太過拘謹,我連個能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娘娘比起剛入宮那段時間,似乎開心了不少。”司衣說道,“可是遇到了什麽幸事?”

“在這兒深宮裏,沒有什麽是比女子得寵還幸運的事了吧。”賢嬪回道。

“數千秀女,陛下只欽點了娘娘一人入宮,可見陛下的歡喜,娘娘若也能如此對待陛下,日後必定榮冠六宮。”司衣說道。

賢嬪聽後卻笑了笑,她笑,卻不是因為自己得寵,也不是因為六宮無人,“得寵,真的就那麽好嗎?”

一句反問,道出了她的苦楚,開心,並非因為入宮與得寵。

司衣屏退了左右,獨自一人侍奉賢嬪,“娘娘,有些話是說不得的,尤其是在這人多眼雜的宮中。”

賢嬪苦澀的笑了笑,“若不是因為只有在這紫禁城內,才可以見到想見之人,我或許不會那麽輕易的妥協。”

司衣聽後,臉色微變,“但娘娘如今已經進來了,便要遵守身為內命婦的本分,後妃與皇子,那是大忌,若娘娘還與昨日一樣,刻意去接近,那麽只可能害了她。”

賢嬪愣住,“我從沒這樣想過。”

“不是娘娘想不想,而是世道,輿論之聲,如泰山一樣,可將人壓垮。”司衣提醒道,“如今娘娘就只需要做好身為妃嬪的本分,伺候好陛下,待陛下百年,娘娘的身份,嗣君必要日日來請安的。”

賢嬪長嘆了一口氣,她有些不理解道:“為什麽皇子成年不選妃,反而是陛下納妾呢?”

“永康元年,那年因為父親中了恩科進士,我與母親便隨著來到了京城,乞巧節那天夜裏,我本是陪同母親出來遊玩的,卻在玄武湖畔看到了一個身影,瞧著有些像燕王殿下,便好奇多看了一眼。”賢嬪落寞的說道,“原來只是像而已,哪知這一眼……”

“哪有父子不像的呢,只是世子年輕,面容也要秀氣許多。”司衣順著她的話說道。

“我從未見過這樣好看的人兒。”賢嬪繼續說道。

司衣愣了愣,“有傳聞說當今聖上與先皇後殿下也是一見傾心,想來殿下的樣貌,是有幾分傳了先皇後殿下的。”

“我見過先皇後殿下的畫像。”賢嬪說道,“就在陛下的乾清宮裏。”

“先皇後乃陛下發妻,自潛邸起相伴近四十載,先皇後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已無人能取代。”司衣道。

賢嬪苦笑一聲,“我是被迫來的,被你們逼著,本就不想成為誰,又取代誰。”

司衣取來衣服,替賢嬪穿上,“在這宮裏,娘娘只需遵守本分,早日為陛下誕下皇嗣便好。”

賢嬪閉上雙眼,“此刻誕下皇嗣,又能如何呢,終究不過是個庶子,還會徒增誤會。”

“娘娘別忘了,當今聖上也是庶子。”司衣提醒道,“娘娘入了紫禁城,心中就不能再有他想,即便想,也只能藏著掖著,萬不可示之於人,否則不但娘娘自己遭殃,連同整個劉氏,也會有滅族之禍,倘若娘娘心中仍有執念,那麽便只有掌握最高權力,方可得到一切自己想要的。”

司衣的提醒入了賢嬪的耳,她看著司衣,思索了一會兒,司衣又道:“而今的娘娘,是絕無可能的,這種非分之想只會害了娘娘,若將來陛下之子登基,娘娘也只能以庶母的身份不能幹預任何事情,皇帝政務繁忙,連探望生母都次數極少,更何況是庶母呢,且還有可能像對待先帝的妃子一樣,送至寺、觀,為尼為道。”

賢嬪換好衣服,沒有回答司衣的話,司衣做完本職工作後便要撤退,臨行前又道:“按時進奉衣冠是尚服局之職,下官已向尚服請命,往後儀柔殿的服冠,也由司衣司進送。”

“下官告退。”

賢嬪端坐在鏡台前,忽然回頭喚道:“楊司衣。”

拱手後撤的司衣止步,應道:“下官在。”

“我聽說你曾委身青樓,是為了可以靠近大明的王孫貴族,還因此與殿下有一段過往。”賢嬪問道:“是嗎?”

司衣站定,直起腰身,臉色忽然變得十分陰沉,“難道入宮前,沒有人告訴娘娘,有些事情,不該過問的就不要問嗎?”

賢嬪緊攥著雙手,“我母親……”

“娘娘該進膳了。”司衣說道,“司衣司還有事要忙,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

永康三年盛夏,五月初五端午,皇帝賜宴群臣,命尚膳監於地庫取冰以供宴飲享用,以及宴上降暑。

宴後,皇帝攜賢嬪駕幸東苑,觀看射柳、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