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4頁)

“也不是看不上吧,”嚴秋實滋溜一口小酒說,“領導的想法咱哪知道!領導對進口漁輪的態度,已經反反復復轉變好幾次了。從去年開始,公司裏就刮過好幾陣風。剛開始說要從挪威進口漁輪,然後又說從日本進口,後來又覺得進口不行,還得自己研發,結果研發過程太慢,又想要進口的。公司一二把手對進口漁輪的意見不統一,一直在扯皮……”

他又搖頭笑道:“要是意見統一了,這次去跟外商談判的肯定是我們省漁,也就沒你們海浦什麽事了。”

宋恂聽他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也沒說到正題,不由再次問:“你剛才說的,那個便宜的漁輪是怎麽回事?”

“具體的我也不清楚。好像是去年,我們單位的領導跟著省裏的經濟考察團去過日本考察。聽說當時差點就要簽什麽協議了,能買到很便宜的漁輪。不過由於姜經理堅決反對,這事就沒辦成。最近公司領導可能是被你們海浦的大動作刺激的。”嚴秋實挑揀著花生米,笑道,“王書記又打算跟日本買漁輪了,就買去年考察過的那種便宜漁輪,用來過渡一下。”

“這漁輪報價是多少?”宋恂問。

“那我就不清楚了。”嚴秋實搖搖頭。

宋恂以為這所謂的便宜的漁輪是跟南灣那邊差不多的漁輪,不是目前最先進的,但是性價比夠高。

不過,他回去以後,從翻譯小陳那裏聽到的消息卻全然不是這麽一回事。

小陳就是去年跟著經濟考察團去日本的隨行翻譯,當時的情況他都很清楚。

“不是新船。是遠洋漁業公司的一批滿了使用年限的舊船,當時給的報價確實挺便宜的,每對才四千多萬日元,價格還不足新船的十分之一。”

“那批船已經用多少年了?”宋恂問。

“船齡都是十二年的,日本漁輪的法定使用年限就是十二年,比咱們的短。”小陳見他感興趣,便詳細介紹道,“他們的船在使用期限內一般不會大修,所以,雖然水面以上的部分看起來破舊,但是水線以下的部分,機器儀器都挺好的。省漁的總工特意在他們的漁輪上考察了一個禮拜,據說把那些船修一修可以再用六七年。不過,當時省漁的姜經理不想引進人家用了十幾年的舊船,覺得那樣有損咱們的國際形象,所以這事就沒談成。”

宋恂點點頭,姜平凡那人是很愛面子的。

省漁頭一回進口外國漁輪,不但沒能引進最先進的漁輪,還把人家不用的舊船弄回來?

這在心理上肯定難以接受。

宋恂跟郭志勇關起門來商量了半晚上,第二天上午,便請翻譯小陳去日方那邊探一探口風,問問那批退役漁輪還賣不賣。

想賣就盡快談判,商量細節。

他們已經跟對方進口了五對最先進的漁輪,再買幾艘舊船做運輸船也不是什麽丟人的事。

沒有省漁的那些顧慮。

日方聽說他們有買舊船的打算,這次回應得相當積極,之前說要休息兩天的話也選擇性忘記了,當即就要跟海浦方面談判。

對他們來說,舊船比新船棘手多了,新船可以在國內賣,但舊船過了使用年限卻很難在國內處理。

如果能將這批舊船脫手,賺不賺錢無所謂,主要是可以騰出許多空間。

宋恂和郭志勇看出了日方著急賣舊船的急迫,於是將舊船的談判事宜放在最後,先把新船船長和船員培訓的問題談妥再說。

這次談判地點沒有放在友誼賓館的會議室,而是定在了友誼賓館的餐廳,由海浦方面宴請日方代表,雙方在飯桌上邊吃邊聊。

想要盡快學會對漁輪的操作,目前有兩個辦法,一是由日方派專家到海浦的漁船上教學,二是,派海浦的船員去日本的漁輪上學習。

雙方在這方面早就達成了共識,但是培訓費由誰出,才是他們要談的主要問題。

海浦這次進口五對新船,日方需要隨船派出船長、輪機長和漁撈長共計18人。

那個南方的漁業公司給八個人開了60萬的年薪,如果按照這個價格計算,每年要給這18人支付135萬的工資。

海浦這邊是不可能背上這麽沉重的包袱的。

“池田先生,買電視收音機都需要附帶說明書,何況是這麽大的一艘漁輪了。貴方派來的這18位專家,就相當於活的說明書,隨船來指導我們的船員掌握漁輪的使用方法,是貴方的義務。所以專家的工資理應由貴方支付。”宋恂與對方的首席代表碰杯後,便笑著提起了專家工資的問題。

聽了翻譯的轉述,池田先生搖頭道:“派出的專家,按照慣例應該由接受國支付工資,我們向很多國家出口過漁輪,大家一直都是默認這麽做的。”

宋恂也知道他們一直是這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