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2/4頁)

“讀個屁!”漢子罵道,“你看看隔壁村那個馬老六,當初學堂就數他最鬧騰,上房揭瓦人人喊打,鬥大的字不認一個,現在自己出去闖了,才兩年,就給家裏寄了不知道多少好東西!咱家又不是什麽富人家,白米面都不一定能頓頓吃上,你讀什麽書?活該窮死!等你發達了,再叫你兒子去讀不遲!”

頓了頓,他又低聲嘟囔道:“不說別的,就說你那個先生,是,他是讀書人,村裏大家都叫他一聲先生,以前逢年過節就給他送好東西。可現在學堂解散了,小孩也不在他那裏上學了,要錢錢沒有,要地地就那麽屁大點地方,他那麽個十……十指什麽來著?嗨,反正家裏連個操持家務的媳婦都沒有,接下來要怎麽活,都還不知道呢。”

少年還想辯解什麽,但那漢子已經不耐煩了,直接揚起了蒲扇大的巴掌,惡狠狠道:“臭小子,你再頂嘴?滾去洗把臉,把幹糧帶上,再不走看我抽不抽你!”

見狀,少年也不敢再出聲了,只能垂頭喪氣地回了屋。

喬鏡還不知道自己在劉家村鄉親們的眼中,已經變成了那種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王子公主,不過其實這話某種意義上講也確實沒說錯。他除了偶爾洗洗碗打掃一下衛生外,家裏其他事情基本都是景星闌幹的。現代的話,他主要負責下廚做飯和采買,等到了古代,各種木匠活兒他上手也很快,在民國租房那會兒,男人還親手給胭脂做了條小板凳,方便她抱008,平時擇菜的時候也很方便。

至於喬鏡……

他很想說自己是負責賺錢的那個,可每個世界景星闌都不缺錢,他有時候也會感覺到挫敗,但每次主動幹活,不說搞砸鍋吧,味道總是有些差強人意的。

久而久之,景星闌也看出了他的窘迫,便安慰他說不用放在心上,他願意為喬鏡燒一輩子的飯。

還不等喬鏡感動,男人下一句話就讓他瞬間恢復了面無表情:

“因為有這功夫,你可以再去多寫兩章的。”

喬鏡:謝謝,但催更到這個地步就大可不必了。

但作為一個以寫作為生的作家,用袁程道一句話糙理不糙的大俗話來講,世上所有創作者,一生都會在“靈感如尿崩”和“便秘了啥也憋不出來”的兩種狀態之間來回徘徊。

喬鏡也不例外。

這會兒,他正坐在書桌前,盯著面前攤開的一本書發呆。

昨天晚上他和景星闌一起看完了這本《大梁朝紀事》,盡管看到一半景星闌就睡著了,真正看完的只有他一個人。這本書是由當今聖上親自命人編撰的本朝歷史,還涉及到了一些關於前朝的內容,有所偏駁是肯定的,但也的確讓喬鏡對於他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有了更深的認識。

大梁的富裕程度,比起當初的北宋還要更勝一籌,但卻並不如宋朝重文輕武,對於這一點,那些被大梁戍邊軍打到差點老家都沒了的邊陲小國最有發言權。

並且,朝廷中還設有專門的“匠器所”,用於收納那些民間的奇人工匠,表現好的還能加官進爵。至此,全天下的工匠們都為之瘋狂,以進入匠器所作為光宗耀祖的最終夢想,每年都有大批發明從京城誕生,再流傳到大梁各地,用於提高經濟民生和軍事水平。

還有不少外國人專門來到匠器所下屬的學院學習這些知識,但是學費也是異常高昂,很多都是舉國之力才送來兩三個,因此大梁每年光靠這一項外匯就賺得盆滿缽滿。

整本《大梁朝紀事》中,都充斥著諸如此類的描述,喬鏡能看出來如今在位的皇帝應該是個開明的君主,當初008也是這麽說的。

但表面欣欣向榮的氛圍下,他還是發現了潛藏在這個強盛國度內的巨大隱患。

現在的大梁商業貿易發達,生產力已經達到了當初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水平,所以什麽重農抑商政策自然也不再被提起。然而就像昨天那個漢子說的一樣,如今的普通百姓,一等從商,二等做工,三等務農,只有極少數人才會選擇走讀書科舉這條路。

可從古至今,做生意能賺到錢的人都是少之又少,百姓們只看到了那一部分賺了大錢的,看不到剩下那些連祖宗老本都賠進去的。另一方面,達官貴人們的子弟卻靠著舉薦制度輕輕松松在朝為官,甚至很多都不用參加科舉,水平如何只能靠自由心證。若是長此以往下去……

反正,單是從喬鏡在劉家村看到的趨勢,就已經很不妙了。

不過這也不是喬鏡要考慮的事情,他又不是大梁人,思考這些,也只是為了了解這個朝代的基本情況,以及有沒有什麽忌諱而已。

雖說大梁已經有了報紙,各種小說,啊不,應該說是話本,在民間也是風靡一時,但畢竟是古代封建制度下的國家,在確定題材之前喬鏡肯定要謹慎一些,別碰了什麽不能碰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