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二更(第2/2頁)

康熙試圖勸說老三:“小阿哥不會缺了人照顧,你就算是不離京,也頂多每日去瞧他一面,又不需要你親自照顧,至於內務府,不是還有老五嗎。”

老五哪回不是被老三使喚的團團轉,如今內務府的差事不大半都已經落在老五身上了,老三離京一趟,內務府亂不了。

“皇阿瑪此言差矣,兒臣雖不能親自照顧孩子,可也能哄一哄抱一抱,平日裏多陪陪他,這畢竟是兒子千辛萬苦才盼來的孩子。”

皇阿瑪光催生催了多久,心裏沒點數嗎。

再說,他是不耐煩給孩子換尿布,不耐煩每天寸步不離的哄著、抱著,可這也不代表他每日去瞧一眼孩子就可以了,對孩子還不如對貓上心,哪有這麽當爹的。

皇阿瑪可千萬別把自己的育兒經驗放在他身上,不合適,他就一個孩子,皇阿瑪好幾十個呢。

“百姓不信任衙門,不信任朝廷,也就意味著不信任皇室,長此以往還怎麽了得,由你親自出面安撫百姓,遠比倭倫一個巡撫更有效果。你不要小看了一府的百姓,漠北剛剛平定,本就人心不穩,山西若是打出亂旗,未必不會被其他地方的人有樣學樣。這天下來的不容易,要坐穩這天下更得處處慎重,你是朕的兒子,有責任去安撫百姓。”

得,連心靈雞湯都灌上了。

胤祉不為所動:“兒臣只去過一次山西,有幾個百姓能記得兒臣,兒臣沒有把握安撫他們,若他們真能記得兒臣,那大概是兒臣抓貪官時的英姿太過耀眼了吧。”

“這說的叫什麽話。”康熙眉頭微皺,“倭倫離京之前,朕已經命他肅清山西官場,還山西百姓一片朗朗青天。待你去了山西,安撫完百姓可協助他共同肅清官場。”

胤祉想要的可不是協助之權。

“這等得罪人的差事還是以兒臣為主吧,兒臣認為,想要安撫百姓,說幾句漂亮話是不夠的,非得將一批貪官直接在山西當著百姓們的面兒明正典刑,才能重樹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信。而且那些盤剝上來的民脂民膏,抄家後送來京城不妥,倒不如還給債主,也免得百姓繼續受難。”

胤祉置地有聲的說道:“兒臣希望皇阿瑪能予兒臣立斷之權。”

“你想要多大的立斷之權?”

“山西正三品以下所有官員的處理之權,兒臣到時候可以帶著刑部的幾位官員同往,證據確鑿,便能直接依法行事。抄家所得所有財物,兒臣有權將其還於民,屆時兒臣會詳細記錄下來,刑部的官員可以監督兒臣,皇阿瑪也可以派遣幾位戶部的大人,避免兒臣堅守自盜。”

“為了避免山西因人手不夠而出亂子,兒臣希望皇阿瑪可以準備一批隨時派往山西的官員,也給予兒臣招收小吏之權,兒臣一個人可能忙不過來,應該還需要帶上吏部幾位經驗豐富的大人。”

胤祉一口氣將所有的要求說完,最後總結道:“山西、陜西、甘肅,三地發生民變,皆因地方官府擅自加派,不知體恤百姓,貪汙枉法。若不嚴懲不足以平民心,不足以震懾官員,民變之事還會重演,兒臣願做皇阿瑪手中的刀,用山西貪官汙吏的血來穩定人心。”

反正他不需要什麽仁慈之名,最好百官畏懼他如鬼神,貪汙做孽時想到他能再好好考慮考慮。

康熙已經習慣了老三辦點事就得提要求,只是這次提的未免也太多了,不光要山西正三品以下所有官員的處理之權,還管他要戶部、吏部、刑部的人。

瞧這樣子,老三是打算給山西翻個天。

康熙原就打算嚴懲這三地的地方官,三個巡撫都已經被撤職關押了,以此來平民憤,但老三卻是打算一查到底。

只是這樣大的陣仗,他擔心老三壓不住,萬一有人鋌而走險或是報復泄恨,他失愛子,朝廷也要成整個大清的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