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白馬寺

張道陵創立道教,自此道門在南瞻部州以另一種形式出現。

而佛門那裏,也算得上是“順風順水”。

在張道陵轉世約三十年後,漢明帝夢到一周身佛光環繞的菩薩,稱西方有度世之法,可以化解天下災難。

夢醒之後,漢明帝對此深信不疑,認為此乃啟示,遂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西方求法。

此時,西方也出現了許多國家,在那竭國與東方、即花果山治下頻繁交流的狀況下,西方諸國比起千年之前,也要興盛了許多。但由於西方諸國錯落淩亂,數之不盡,故而只被稱作是“天竺”。

蔡愔、秦景等人,遠赴天竺,一直往昔,直到去到了彌勒凈土,在大月氏國,遇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彌勒佛的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

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此時,黃老道、方仙道等道門宗教在南瞻部州甚得人心。佛門為方便布法,借托道教,言及佛法乃是昔年老子與蘇子西出函谷時,化胡為佛而生。如此即算得上是道門的一則分支,由於其教義也廣為接受,一時,在南瞻部州也得到了不少信仰。

永平十一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裏禦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自此,佛教也第一次傳入到了南瞻部州。

但此時的佛教,借道門之勢入主,雖然是得到了蘇尋的認可。只是如此之方法,成勢過小,只相當於一則分支,占據的勢力並不龐大,也並沒有被大多數人放在眼中。

最終,在東漢末年時,董卓篡權,被聯軍圍攻兵敗,退至長安,臨走之前火燒洛陽,白馬寺亦被燒蕩殆盡,此話暫且不提。

且說在白馬寺建立一百二十年後。

歲月悠悠,天象平定。

雖然,此時東漢也已經由盛轉衰。由於土地兼並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兵馬,再加上朝廷內部政治腐朽,外戚宦官幹政,又無力管轄地方勢力,因而越發黑暗動亂。

不過,百姓生活雖逐漸變苦,卻還並未達到極限,南瞻部州的眾生,還得以享有數十年的安寧。

而在這個時刻,在三界仙神變動之際,金蟬子,也迎來了他的第十世。

洛陽,白馬寺。

一個身穿錦瀾袈裟的老和尚,正在念誦佛經。

天空遍布陰霾,將日月星辰都遮住了,雖是白天,卻身為陰沉。

忽然,老和尚念經的聲音中斷。與此同時,一個身穿白色僧袍的青年僧人出現在他的眼中。

這僧人相貌穿著白色僧衣,相貌清秀,目光卻含有著幾分銳利之色,他乃是白馬寺最傑出的弟子,法名玄奘。

不錯,他便是金蟬子的第十世轉世。

在原本的歷史上,金蟬子十世輪回,當轉入到唐朝。

然而由於人道確立,並且西遊人選的基礎也早已經奠定了,因此,佛門卻並不想再多等五百年了。隨即,在經過商議之下,原本應當是五百年後開啟的西遊之事,卻提前了足足五百年。

不過,實際上五百年對於三界仙神而言,也算不了什麽大事。

蘇尋對於佛門的這個決定,自然不會有什麽拒絕的。畢竟,佛門越早東傳,人道也就能夠越早四散播種。

但是,由於時機未到,此中卻也得另有一番因果。

畢竟西遊之事比原本西遊中的唐太宗時期,足足早了五百年。

原本應該是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的時間,盡皆被掀過去了。這樣,就導致西遊之事也發生了許多問題,其中問題最大的一點,便是玄奘本身的性格。

玄奘十三歲出家,二十一歲受戒,拜入到了白馬寺,修東來佛法,其佛性深厚,甚得寺廟中的眾僧喜愛,為下一任白馬寺住持的人選。

但要知道,白馬寺的佛法,與唐朝時的佛法不同。

白馬寺的東來佛法,還是最初的佛法,與道門精義“修身”極為相似,自有一種佛法觀。

和三乘法,雖說都歸屬於佛門,但做法卻截然不同。

再加上玄奘的佛心並未達到圓滿的契合,還並不是最佳人選,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直接進行西行求取真經,難免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至少在西行前,玄奘必須得對三乘法有深刻的理解和向往。

畢竟,心誠則靈。若他自身不圓滿,求取的真經,必然也少了圓滿。

“師父,不知叫我前來,有何吩咐?”玄奘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