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定數

由於漢末以來,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並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政治危機愈演愈烈。

王莽自建立新朝,執政以來,便采取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政策。他的改制,讓天下休養生息,原本起義頻繁的災亂也漸漸地熄滅了下去。

這讓南瞻部州的氣象,逐漸變得穩定了下來。三界的諸多仙神,也都因此暫時沒有關注王莽。

但是,好景不長,王莽的政策頒布數個月以後,各地豪強及貴族都發現自己的利益被極大的損耗了。再加上劉氏宗室不斷的反抗,四方都掀起了激烈的反對,社會之上動蕩更盛。

在這個時候,三界的大神通者都感受到了一種隱約難明的力量。

這種力量,源自“天道”,但是卻並不是像昔年始皇帝那般直接的降罪。而是一種對於南瞻部州本身的影響。

或許可以稱作“定數”。

在這種力量的牽引下,頓時,民心崩塌,四方各地起義頻生。王莽為了緩解矛盾,采取了對外政策,興師動眾討伐匈奴和周邊少數民族,希望能夠利用武帝時對匈奴的仇恨轉移矛盾。

然而此舉卻是徒勞的,接連數年,各地的起義軍蜂擁而起,動亂愈演愈烈。三界大神通者都看在眼中,有不少與蘇尋商談,商定南瞻部州之後的歸屬。

自始皇帝之後,原本的“天定國運”也已經不復存在了。不過漢朝獨尊儒術,如果這場動亂使得這個政策發生了改變,那麽天庭勢必也會受到影響,或許也會使得以後的計劃產生變更。

而王莽改制,實際上則比較符合天人道的利益。因為從長遠角度來看,王莽的政策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的確是壯大人道的方案。

不過面對如此的詢問,蘇尋卻並沒有選擇加以幹涉,而是只讓眾多大神通者繼續觀看。

對於四方各地的叛亂者,王莽多都平定。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其名為劉秀。

劉秀雖然是劉氏宗室,但卻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按理來說,他就算起兵,應該也不會有什麽人追隨,然而當他起義之後,宗族對其皆驚嘆“謹厚者亦復為之”,並且願與追隨,由於其在南陽郡舂陵起兵,便被稱作是舂陵軍。

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傑。當時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但是經過數場戰鬥之後,舂陵軍迅速壯大了起來。

而此時,天下也再度大亂。

南方赤眉軍,河北綠林軍,甘陜的隗囂,洛陽的劉玄,川蜀的公孫述,南淮的李憲,漢中的延岑,劉永、張步、彭寵、王朗、盧芳、董憲、田戎等人,紛紛起義,甚至還有稱帝的。

其中最大的一部分起義軍,便是自稱為“更始帝”的劉玄,其率領的被稱作綠林軍,劉秀的舂陵軍也在此中。

按理來說,這應該是群雄割據的混亂時代,說不定還會再演變出一個戰國亂世來。但就在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地皇四年五月,王莽任命王尋、王邑為統帥,征討綠林軍,進攻昆陽,此時王莽被認為是正朔,各地仍有不少人響應王莽,直到昆陽時,以集結了四十萬大軍,號稱“百萬”,綠林軍惶恐,偏將劉秀出列主持大局,以八千對抗四十萬。

原本這應該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大戰。然而就在這一日當夜,天空中氣象破裂,天空中有無數隕星墜落,正好墜入王莽營中,朝廷大軍死傷大半。

而在這同時,忽而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朝廷軍站立不穩,偏將劉秀領軍長驅直入,當場斬殺敵軍副帥王尋,朝廷軍潰散,慌不擇路跳入河中淹死者多達上萬人。

隕石天降,狂風暴雨,一時間,觀察南瞻部州的許多仙神都怔住了。

不過此時,楊戩和悟空早已經大戰了起來,如今大部分人都在關注楊戩和悟空,倒是沒有注意到南瞻部州。即使有一些人注意到了,也都以為是此刻天庭所命的。

但唯有玉帝、如來等存在才知道。天庭並沒有下達任何的旨意。換句話說,如此發生的異象,乃是由另一種強大的力量引發的。

或許這便是蘇尋所說的“定數”。

這力量不是源於人道,也不是源於天道,只是受限於某種軌跡而形成的。

王莽所行的改制,乃是必然。但其超出時代的部分,注定無法被當世所吸取。因而才產生了“定數”引發下,出現的劉秀。

這代表南瞻部州的人道,已然開始與天道相互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