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目的性與攜帶信息(第2/2頁)

“趙叔你說!”白楊打起精神,“講給我聽不算造謠!”

“首先,楊楊……你覺得把一顆時間膠囊,一件時光慢遞,送到二十年後,很困難嗎?”趙博文從口袋裏掏出一包煙,又抽出一根。

今天他抽的煙比通常一個禮拜都要多。

白楊聽到這個問題,愣了一下。

“難?”

“不,不難,其實一點都不難。”趙博文“啪”地一下打著打火機,攏在手心裏點燃香煙,“老王的想法是對的,埋個時間膠囊其實不難,把它送到二十年後也不難,但為什麽我們失敗了那麽多次呢?”

問完這個問題,老趙深吸了一大口。

“因為世界毀滅社會動亂。”白楊回答,“膠囊會被人挖出來。”

“對,是這個原因,應該說很有可能是這個原因,所以我們要雙盲,要防止有人同時知道膠囊是什麽和膠囊在哪裏。”趙博文點點頭,“但我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楊楊,要學會把一個單獨的事例推廣延伸到普遍領域——”

趙博文從地上撿起一顆石子。

“楊楊,我現在把這顆石子扔進門口的綠化帶裏,你認為它能不能留存到二十年後?”

白楊怔了怔。

不等他回答,趙博文自己就把答案揭曉了,“一定是可以的,我們把這顆石子隨便扔到綠化帶裏,只要不出意外,不是太倒黴被車碾碎了,它一定可以完整地待到二十年後,畢竟沒人會跟一顆不起眼的石頭過不去。”

白楊點點頭。

“但是——”趙博文話鋒一轉,“如果我們要把這顆石子送到二十年後的BG4MSR手裏,仍然隨手扔進綠化帶,能不能做到?”

“不能。”

“對,不能,想把石子送給BG4MSR,必須要把它塞進時間膠囊,要遵循雙盲守則,否則就會失敗,要是把它隨手往綠化帶裏一扔,百分之百送不到對方手裏。”趙博文問,“為什麽都是同一顆石子,但兩個結果大相徑庭呢?”

“因為第一種情況不必送給特定的人,無論石子在二十年間流落到了什麽天涯海角,它還在那裏就行。”白楊說,“但第二種情況需要把它送給某個人,那就復雜多了。”

趙博文點點頭,“本質區別在哪兒呢?”

白楊沉吟幾秒鐘,“本質區別……”

“先不急著想,我們再看第二個例子。”趙博文仍然用石子舉例,“我們現在再去撿兩顆石子,一共三顆石子,我們把這三顆石頭,扔進綠化帶裏,它們能不能存活到二十年後?”

“可以。”

“對,可以。”趙博文說,“那我們現在把三顆石子排成一個一字型,放在綠化帶裏,楊楊,這個石子陣能不能成功留存到二十年後?”

“不行。”白楊說,“它肯定會被打亂。”

“為什麽同樣是三顆石子,結果又大相徑庭?”

“因為……第一種情況不用顧及陣型嘛,陣型太容易受到幹擾,被人打亂了。”

“是,不過這是表象,我們要看到本質,只有看清本質才能舉一反三,才能找到其他運送時光慢遞的方法。”趙博文點點頭,扭過頭來,豎起兩根手指,“楊楊,現在我要引入兩個很重要的概念,一個叫做目的性,一個叫做攜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