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我是科舉文男主的貴人[03](第4/6頁)

於是這個幕僚就出了一個餿主意……

大皇子一邊派人去玉安府通知何霖事情暴露了,叫他把知情人滅口,一邊在京城這邊做好準備等著哭著喊冤叫屈。

被大皇子扣留在手中的那本奏折也終於重新被送到了皇帝的禦案上。

皇帝看著今日才出現在自己禦案上的這封奏折,臉色陰沉難看,因為他早在兩天前就收到了俞玨派人快馬加鞭秘密送到他手上的第二封奏折和證據。

俞玨在第二封奏折裏有提到第一封奏折已經提前送去京城了,這第二封奏折是在搜集完證據後才再送去京城的,因為證據事關重大,他才放入錦盒裏一起秘密送給皇帝。

可想而知,先收到第二封奏折和證據的皇帝,在發現自己居然沒有收到俞玨說早就提前送來的第一封奏折,派人一查,然後發現第一封奏折居然被大皇子截留在自己手裏了,皇帝會怎麽想?

他不僅會想,何霖科舉舞弊果然是大皇子指使的,否則事情暴露了,大皇子為什麽要截留俞玨從玉安府送來的奏折?大皇子在科舉上舞弊是為了什麽?肯定是為了送自己人科舉入仕,日後好占據大部分朝廷官位,將來逼他立大皇子為太子,朝堂上肯定是一呼百應。那麽日後這朝廷是他這個皇帝說了算,還是大皇子說了算?

且不提日後,只說現在,大皇子居然想截留奏折就能截留奏折,那豈不是代表著他這個皇帝看什麽奏折,先要讓大皇子過目一遍?

皇帝高居皇宮龍椅之上,對全國各地的了解,全靠各地官員呈上的奏折。若是大皇子能隨意截留奏折,那豈不是說,只要大皇子願意,就能把他這個皇帝變成聾子瞎子?外面叛軍都快打到京城來了,大皇子把奏折換成歌頌太平盛世的內容欺騙他,他豈不是也傻乎乎的被蒙在鼓裏?

皇帝怎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就算他再無能,對皇權本能的獨占欲還是有的,他絕對無法容忍皇子沾染自己的皇權,蒙騙他這個君父。

皇帝對大皇子的懷疑忌憚猜疑達到了巔峰,他現在都懷疑大皇子是不是準備逼宮弑君造反了。

被自己腦補嚇到的皇帝也顧不上自己還要留著大皇子與三皇子打擂台維系朝堂的平衡了,第二天早朝上就甩出俞玨送來的證據對大皇子發難。

關於大皇子截留奏折一事,皇帝沒有拿到明面上提及,因為這很損壞他的皇帝威信,他就只拿著何霖等人是大皇子門人,他們科舉舞弊必定是得了大皇子授意這件事發難,證據確鑿,何霖等人被判抄家斬首,家眷流放,三代之內不得科舉為官。

大皇子被盛怒中的皇帝給圈禁了。

大皇子之前和幕僚商量的計劃,根本沒來得及實施,就被皇帝一連串的旨意給打了個措手不及。

待塵埃落定後,大皇子被圈禁在自己的府邸中,他麾下勢力,像何霖等人全部被皇帝連根拔起,承恩公府等勢力倒是絲毫無損,卻也暫時不敢冒頭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陣營的人都默契的暗戳戳打壓起大皇子陣營裏幸存的人,他們群龍無首,又遭逢皇帝的一波打擊,此時正是虛弱的時候,被二皇子三皇子的人趁虛而入,又被搶走了大量政治資源,打壓得他們擡不起頭來。

大皇子一黨就此沉寂了下去。

皇帝在盛怒之後冷靜下來,意識到自己這麽快把大皇子打壓下去,豈不是讓三皇子一家獨大。

大皇子的勢力主要集中在文臣方面,所謂文人造反三年不成,即使大皇子拉攏的文臣再多,皇帝也不是很擔心,大不了他狠下心來血洗朝堂,又有幾個文臣願意跟著大皇子一條路走到黑呢。

原劇情中大皇子那很快就失敗的逼宮造反正好證明了皇帝的這個想法是正確的,文人造反確實不成。

皇帝更忌憚的是受到勛貴武將支持的三皇子,尤其是三皇子的外祖父鎮北將軍林大將軍,手握二十萬大軍的兵權。若是叫三皇子一家獨大了,他卻不肯立三皇子為太子,那林家未必不會幫三皇子做出逼宮造反的事情來。

三皇子逼宮造反的成功率可比大皇子大太多了。

皇帝倒也沒有後悔自己打壓大皇子的行為,畢竟他是絕不會容忍大皇子截留奏折這種不敬君父的行為的。

皇帝開始考慮該擡舉誰來繼續跟三皇子打擂台,或者削弱三皇子的勢力。

他的目光忽然落到上躥下跳在朝堂上格外活躍的二皇子身上。

大皇子被圈禁在府中,三皇子還遠在玉安府沒有回京,四皇子五皇子都努力降低存在感,六皇子也不在京城,剩下更小的皇子還沒有入朝參政,還在上書房讀書,所以只有二皇子蹦跶得最歡快。

皇帝他一直表現得很寵愛二皇子母子的樣子,目的就是為了制衡皇後林貴妃、大皇子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