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227千金(第3/4頁)

唐三彩?那實物的比例應該是比較小。之前看到李樓修復完成的鶴鹿同春燈,她和師父就覺得圖紙是真的,只是技藝多種多樣。

想到這,她取下全部畫完的圖紙打開。這些圖紙當中,比較大件的圖樣,木雕和青銅器的占比應該是最高的。

如果是青銅器……元錦翻出幾張造型特別復雜的圖紙,提筆畫了個問號。

傳承青銅器冶鑄的企業,似乎沒有同樣的資料留下。這項非遺技藝也收錄在考古數據庫中,她親自帶著團隊過去交涉、拍攝,印象深刻。

收起筆,她想了想,決定等老爺子出院後,再聯系青銅器冶鑄企業的負責人。給他看圖紙,看看能不能做出來幾件。

到了文旅會議這天,老爺子還不能出院,元錦獨自去參加研討會。

趕到省政府,與會的專家、大師還是那些人。

元錦以前參加這樣的會議,座位上只有冷老徒弟的字樣。這次不僅有她的名字和專屬位子,還特別靠前,左右兩側分別是成名已久的大師。

他們是冷老爺子在圈內的好友。錄制非遺技藝影像資料時,他們收到冷老爺子的邀請後,主動響應並且沒收她的錢。

“我收到邀請函就在想,咱省裏到底有什麽能當文化名片,沒想到合適的。”左邊的王老抱著保溫杯,止不住搖頭,“這麽些年過來,咱都是守著自己的手藝吃飯,要真推出去當名片,好像誰都不服。”

8月那陣考古數據庫上線,就有一堆人不服氣元錦住持啟動儀式。

後來知道數據庫是她出錢搞的,才沒人敢說什麽。

這些人也不想想,考古司怎麽可能無緣無故,請個小年輕住持啟動儀式。

“我估計今天又得投票。”右邊的陳老搖頭苦笑,“選花絲鑲嵌,光是傳承人就有4個。玉雕有5個,絹花3個,點翠更多隨便一數就有7個,誰能服氣。”

“文化名片不在於宣傳哪種技藝。我覺得政府更希望手藝人聯合起來,想辦法把文化名片做出來。”元錦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們省的非遺技藝、博物館藏品數量、自然風景其實都是文化,怎麽做好才是重點。”

誰都想成為一省的文化代表,蓋了章,今後不僅可以廣收徒弟,還能出席各種各樣的活動。

關系到切身利益,真要從所有的技藝裏挑一個當代表,所有人都會爭破腦袋。

她不需要去爭這些,也不希望大師們因為爭這個失了體面。

非遺技藝以前是小圈子,現在不是。隨著國家推廣宣傳,有很多的年輕人,對這些傳統的技藝、文化感興趣。開放包容的態度,才能使技藝一直流傳下去,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技藝的獨特魅力。

“我覺得元錦說到了重點。”王老臉上的憂愁散去,笑道,“如果真是讓我們同心協力,打造屬於我們本省的文化名片,我覺得這是件好事。”

“難說呢,文旅很久沒有召集大家開會。”陳老不是很贊同。

自從元錦設計制作的作品《長青》送出去,省內所有外事活動,凡是需要送禮,禮物基本都是他們師父倆負責。

圈子裏不知道多少人眼紅。

“倒也是。”王老附和一句,沉默下去。

元錦笑了下,也不再說話。

幾分鐘後,其他的大師和專家陸續進入會議室。

大家寒暄一陣,文旅的領導和省電視台的編導從外面進來,會議正式開始。

元錦猜測的沒錯,今天會議的主題是大家能集思廣益,合力打造屬於C省的文化名片。

此前宣傳省,網友大多沒什麽印象,沒有任何的記憶點。

這幾年政府的工作主要是扶貧成果鞏固,眼看著各省陸續推出成果鞏固宣傳片,推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名片,C省也不能落後。

元錦一邊聽領導講話,一邊飛快做記錄。

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名片,同時還要結合省內的扶貧成果鞏固,通過非遺技藝表達?

幾個點聯合在一起,說實話真的很難。

差不多十年前,國家為了推廣非遺技藝,宣傳時挑的傳承人都是比較知名的大師。這些大師現在都成了非遺技藝中,某項技藝的名片,省份無人記得。

將省份的名字打在技藝之前,倒也行得通,就是各省會吵起來。

你有我也有,憑什麽你拿來當自己省份的名片。

“省台為了推出我們的文化名片,寫了個宣傳拍攝計劃,希望大家看完後踴躍發言。”省台的編導打開筆記本電腦,接入投影,“這個推廣短片,主要是將非遺技藝和扶貧成果鞏固結合,短片預計三分鐘左右。”

編導說完,開始播放PPT。

PPT做的不長,三分鐘時間一共設計了15個鏡頭,每個鏡頭12秒。

第一個鏡頭,是C省博物館最著名的藏品;第二個鏡頭,是花絲鑲嵌技藝的高水平作品;第三個鏡頭,是重點扶貧成果鞏固的地方,舊貌新顏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