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五章 龍震的體驗

李軒對於大司命的想法全無所知,可他的沉穩與耐心卻遠超昔日的少年時代。

從南海回歸之後,李軒就在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到來,而這一等就是五個多月時間。

李軒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在科考上面。

這是他執政以來的第二次春闈,加上維新皇帝登基時的恩科,就是第三場會試。

而這次的科舉,也直接關系到李軒在變法,在文教上的成敗。

他能否獲得足夠的人才,幫助自己推行變法;能否扭轉當世學風,讓自己的學說成為儒家主流,就在這場春闈當中。

而無論大晉的國勢,還是儒教的興衰,都是他的根本,直接關系到他在凡界的力量強弱。

這一次科考,朝廷考慮到遼東與北方四都指揮使司陸續開省,出現了大量的官員缺口,虞紅裳特旨開恩,將科舉人數增加到了八百七十人。

李軒先是在科考之前持續吹風,隨後又親自寫了一本文集,刊發於世,又親自擔任主考,揀選諸房考官。

最終會試的結果,也讓李軒感覺驚喜。

只因這一科的算學與律法題目,難度明顯比之前的那場春闈與恩科要強上一籌。

可所有入選三甲的進士,都能在算學題目上拿下高分;那些得列二甲的,則是清一色的滿分。

讓李軒額外高興的是這些進士們的策論,基本都能理解他的政治意圖。

其中幾人的文章,更是切中時弊,富含遠見,讓李軒都有了不小的啟發,甚至心生警示,注意到了一些因變法而導致的問題。

李軒不管這些進士們心裏怎麽想,只要這些人能理解他的學問,明白他的施政方針,就是可用之材。

且如今在他的‘護道天眼’觀照下,能夠在浩氣成分上瞞過他的儒生越來越少。

除非是極天之境的天魔之屬,才能在他面前不漏任何形跡。

也就在春闈結束之刻,大晉在北方推行的雜交冬小麥,已陸續成熟收割。

雖然天地間依舊寒流肆掠,可綠綺羅與絕罪研究出來的雜交麥,還是爆發出了驚人的產量。

一畝上田在充足的肥料灌澆下,基本都能達到十石,甚至十二石的驚人產量。

消息一出,整個朝廷都為之沸騰。

在豐收前的數日,朝廷六部九卿衙門都為之一空,所有官員與新進的進士們都跑到了鄉間,去看那些麥田。

他們初時不能置信,可當他們的腳步遍及北京城周邊,發現那些種植雜交麥的小麥田裏,全都是沉沉的麥穗時,所有人都驚喜不已。

這雜交麥的意義,與土豆,紅薯,高粱的意義又不相同,這可是北方人的主食,是可以積年累月的食用,真正可以活人億萬的食糧。

這些官員們大多都還沒想到糧賤傷農一事,只是單純的為豐收驚喜,認為天下百姓衣食無憂的日子已經近在眼前,這也將是三代以來前所未有的盛世。

也就在這一天,首輔陳詢親自領百官奏請,欲將五軍都督府名下的‘神農院’與‘天工院’都轉入內閣轄下,改名為神農寺與天工寺,位比九卿。

李軒激烈反對,最終與陳詢等百官達成妥協,得以進一步調整南直隸諸地的官職。

而此時無論是攤丁入畝,還是官紳一體納糧,又或是田地累進稅制,都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李軒認為試點改革的條件已經成熟,這沿運河與長江的幾個關鍵省份,都已在他的掌控之下。從上到小都是變法派,且嚴整過吏治,官場風氣極佳。

也在次日,少傅於傑兼任陜西,河南,山西三省總督,統領包括神機營之內,總數三十七萬京營將士出京,往西安城方向行軍。

此時大晉朝廷從上到下,都認為該到解決沂王虞見深的時候了。

這個毒瘤不除,整個陜西甘肅等地還是不得安寧。

整個維新盛世,也顯得不那麽完美。

少傅於傑也是抱著一錘定音的打算,這次他攜帶的三十七萬京營將士,全數裝備新式火槍。

從李軒麾下借調來的十二萬神機營,更有三萬人裝備了‘維新二式步槍’,也就是符文線膛針擊式步槍。

此時神器盟已經成功研發出無煙火藥與雷汞的大規模制造方法,也就使得全金屬子彈的造價,降低到了不到三枚銀元,有了大規模普及的基礎。

不過目前神器盟的匠人,還是集中在為天庭鑄造烏金戰甲與槍械上,給大晉朝廷騰出的產能不多。

李軒也認為解決金闕天章與大司命的時機已至,這倒非是因大晉朝廷往西安調集精銳的決策,而是墨家钜子墨長生,已經將他想要的‘管退式火炮’研發完成。

李軒頗為驚訝,他原本以為這管退式火炮至少還得三五年功夫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