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二章 天欲亡其國

當日朝議,所有的人事任命,幾乎都遵循了李軒的心意。

他要在輔政大臣中獲取一半的票數很困難,可要在廷議中,保障他與虞紅裳的人選進入前三,卻簡單得多。

不過李軒的吃相,肯定不能鬧得這麽難看。

這個朝堂還需要幾位輔政大臣的維持,李軒也需要團結朝野力量的絕大多數。

無論是將幾位輔政大臣架空,還是把他們驅出朝堂,都是等而下之的選擇。

作為大晉宰執,他必須調和陰陽,使群臣和衷共濟,盡可能的發揮他們的才能,而不是激化矛盾。

像是王安石那樣將政見不同的人直接予以貶斥,固然是簡單痛快了,卻使得前趙之後數百年都陷入黨爭,甚至是遺毒後世。

所以這次朝會的目的,更多是為震懾。

大家如果願意坐下來好好談,那就可以多分一點糖果。如果不願意,那就撕破面皮,廷議中分高下。

也就在這次朝議之後,朝廷各方面的政務都順暢了起來。

李軒與諸位輔政大臣達成了默契,所有北直隸,南直隸與沿長江運河一帶三品以上的人事,日後都由他一言而決。

三品以下,吏部也需優先考慮他提出的人選。

至於其余地域,李軒一概不問。

他的改革重心,就集中在這些省份。

李軒的想法是先在這些富裕的省份施行新政,等到成功之後,再全面鋪開不遲。

那些窮苦之地一來風氣保守,二來經不起折騰。

到七月二十六日,朝廷恩科如期開啟。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恩科的總裁官正是李軒,副總裁則是商弘,各房的同考官,也有近半之數是虞紅裳參考李軒的意見任命。

由於急缺官員,幾位輔政大臣在一場朝會議論之後,又臨時增加了錄取的人數。

這一科總數八百二十位進士,是大晉歷年會試之最。

讓李軒寬慰的是,這次他對科舉的改革,沒有在朝中遭遇太大的阻力。

至少八位輔政大臣,無一人反對增加算學科目。

景泰帝知人善用,提拔的都是能臣幹臣。

只要有能力,哪怕是商弘,蕭磁,高谷這樣心向太後上皇的,他也能夠容忍。

景泰帝臨死前任命的八位輔政大臣,更是無一庸臣,都知道算學的重要性。

所以他們哪怕不公開支持,也不會正面反對。

科舉的結果也很喜人,此時的八股文章雖已遺毒於世,可在算學上下過功夫的學子還是有不少的。

朝廷錄取的八百進士,基本都嫻熟掌握《九章算術》的所有數學知識。

其中還有不少人研讀過他的《格物》,試卷中不但邏輯分明,還將《格物》之理奉為圭臬。

所以他們的名次大多都很靠前,基本都在二甲與三甲前列。

李軒不是不知道其中有許多人是含有投機之意,可他無所謂。

文章難以作假,這些人即便想要投他所好,也需真正領會了他的學問。

那些虛浮於表面,試圖魚目混珠的,李軒一眼就能看出來。

而能夠通曉《格物》之理,又能在算學上有造詣的,甭管他們的人品如何,至少在政治敏感度方面很強,能力方面也可期待,都是可以使用的人才。

而就在進入八月中旬的時候,李軒以部屬王源為將,領四萬新近編練的神機第三營,神機第四營為核心,加上薊州與遼東十二萬騎軍征遼東。

此時已臨近冬季,遼東由於寒潮的關系,氣溫已經很低了。

可九月出兵有一個好處,那些遼東的遊牧部落需要過冬,位置基本都穩定了下來。

李軒則在將士的禦寒上額外下功夫,不但給每人都準備了兩套棉衣,還特地弄來了大量的皮革,給所有將士準備了皮靴與手套。

王源的用兵也勢如風火雷霆,在短短兩個月內,就橫掃了整個遼東平原。

此時遼東的女真部落,絕大多數都在蒙兀歷次南侵中損失慘重。有些許保存了元氣的部落,本身就傾向於大晉。

故而王源大軍所向,幾乎一片披靡。氣勢如虹的收復了黃龍府(長春),會寧府(哈爾濱),直到木魯罕山(鶴崗東北)而還。然後在更寒酷的天氣到來之前,全軍返回沈陽。

此時更北面臨近通古斯與庫頁島的地域,雖然還沒有恢復,甚至‘奴兒幹城’也沒有奪回,不過奴爾幹都指揮使司的精華地帶,都已經掌握在大晉之手。

剩余的那些北山女真與海西女真等部,只需派出一些使者就可以平定。

這些部落天高地遠,大晉對他們也只有羈縻之力,實際管束不到他們。

其中的許多部落,甚至還不知道奴爾幹都指揮使司曾經失陷於蒙兀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