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關於星際時代的思考

反重力技術,可以說是一項重大黑科技。

但是反重力技術的基礎,是龐大的能源作為支撐,哪怕只是一架戰鬥機要安裝上反重力設備,輸出反重力,那麽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這種能源是現在石油,固體燃料所不具備的。

而一旦解決可控核聚變,那麽就解決了能源的瓶頸,將可控核聚變安裝上空天戰機、航天母艦、空間站上,那麽就可以使用反重力,反重力的好處可不僅僅可以讓物體直線飛起,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太空中,可以使得生活區和地球地面生活是一樣的,從而使得人類可以長時間在太空以及進行星際旅行。

為何宇航員在太空站一段時間總是得返回地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太空站屬於失重狀態,在這種失重狀態中時間一久,肌肉萎縮、骨質變疏松等“航天運動病”就會不斷出現。

所以說,反重力技術,是星際時代必須具備的技術。

當然要進入星際時代還需要解決許多問題,比如人類壽命問題、比如休眠技術問題,不解決這些問題,人類也談不上真正的進入星際時代。

人類壽命,以目前的極限,哪怕再健康的人也只能活150歲,更何況因為食物安全、健康安全等問題,使得人類壽命很難達到百歲。更別說人的黃金時期其實是非常短暫的,適合進入太空的年齡是20~50歲,過了50歲身體機能全方面下降,就不適合了。

也就是說,人類身體黃金時間就是30年,30年時間看似很長,可是在星際時代,這個時間就顯得非常短暫,也許還沒到達目的星球,壽命就到極限了,就死了。

因此,人類至少得擁有200年壽命,星際時代才是有可能的,不然的話壽命太短簡直就是悲劇。

休眠倉也是重中之重,因為在星際時代,從地球到目標星球,茫茫宇宙中實際上是孤獨的,如果不進行休眠,那麽也許還沒到目標星球,宇航員就得了神經病或者心理存在重大疾病。

所以說,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但是在前往星辰大海的路上,注定是曲折的,是坎坷的。

秦元清有時候都懷疑,自己能不能活到親眼見證星際時代的到來,此時他雖然才30歲,但是卻已經能夠感受到站在學術巔峰的那種孤獨與不甘,他有些明白了,為何牛頓中後期沉浸於研究神學,因為他已經走在時代最前沿,他看到的風景已經是一兩百年後,他沒辦法看得太遠。

此時的秦元清,他也看到了這個時代所不曾看到的風景,他的許多研究成果,需要人類發展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才能顯現,他想要推動著時代的發展,但是個人的力量對於整個人類、對於時代又顯得渺小,得不斷安慰自己,人類還需要積累,他還需要等待。

他這個重生者,又是擁有系統,都會感覺到自身對於整個人類、對於時代的渺小,更何況是其他人了。

從某種意義上,秦元清是孤獨的,高處不勝寒,而他人又是無法理解他,也不懂他。

若非他有系統,知道有更高等的文明,茫茫的宇宙中還有巫乾宇宙國,這如同一盞明燈,讓他會充滿力量前行,不至於謎了方向。

這也是秦元清比牛頓、愛因斯坦要幸運得多的地方,牛頓、愛因斯坦他們走到巔峰時是孤獨的、是茫然的,他們對於地球的未來都是充滿著未知,而秦元清是清晰的。

他只是不知道,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否將人類推進星際時代,不過哪怕活不到那個時候,他也會給後人留下豐厚的遺產。

五一假期剛剛結束,一個消息就引爆了華夏,水木副校長、教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施易公正式辭去水木副校長職務,只保留教授頭銜。

這個消息一傳出,頓時往平靜的湖水扔入了一顆石頭,蕩起了一圈圈波紋。

畢竟施易公是水木副校長、教授,去年10月份剛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影響力是非常大,結果現在卻要離開水木,這無疑是一次大新聞。

“我的心中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建立一所現代化世界頂級世界,這一所大學不會有很多專業,而是有一些特色專業,我也會邀請一些世界一流學者前來任教!”施易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水木如今發展得很好,我的離去不會給水木造成什麽影響,作為一名水木人,我也深愛著水木。”

秦元清接受采訪的時候也表示:“人各有志,施教授有理想有夢想,這是很好的,學校也是很支持的,我個人也很支持,他建立的這所大學,我捐贈了50億元,希望施教授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也希望他能摸索出一套更具有意義的教育模式,給華夏教育做一個實驗者和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