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

秦元清一怔。

他沒有想到陳校長會問這個問題,畢竟他自己也從未想過,一直以來他的想法都很簡單,就是投身科學研究,當個科學家,當個大科學家,重活一世,在華夏復興之路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攜手努力推著華夏往復興之路繼續前進。

如此一來,等以後老了,老得都動不了手腳的時候,秦元清可以笑著跟自己孫子輩、曾孫子輩們說著自己等人奮鬥事業的偉大,也可以笑著和後來人說,他已經盡全力了,沒有任何遺憾。

要是革命尚未革命,那麽同志則還需努力。

至於其他的,他沒有多想。

“陳校長,您老人家還沒有赴任,倒是先進入領導的角色了。”秦元清笑著打趣說道。

“呵呵,眼看著快要赴任了,身上壓著重擔,得理一下思路,總不能茫然去赴任吧。”陳校長笑著說道:“你可是我們華夏的智囊,這麽好的資源要是不利用一下,日後去了新單位,豈不是被新同事埋怨死。”

秦元清略微沉吟了一下,說道:“北京很獨特,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元明清六百多年古都歷史,加上是共和國首都,華夏文化中心是最突出的,同時也是華夏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不可動搖,這是北京的優勢。”

“但是也是北京的劣勢,這注定讓北京無法像上海、鵬城那般成為國際超一流大都市,二千多萬人口已經是北京承載的極限,再加上氣候原因,除非是三北地區沙漠化得到治理,不然的話,天花板已經擺在那裏。”秦元清說道。

北京雖然是華夏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但是相比其他三個城市,北京卻是有著一大劣勢——環境。

上海位於長江出口,降雨量大,水資源豐富,四周有足夠的水資源滿足上海人口的增加,不會有飲水不足的憂慮。羊城、鵬城位於珠三角,亞熱帶氣候,也是降雨量大、水資源豐富,同樣也可以支撐這兩大城市的擴張和發展。

但是北京不行,北京四周沒有那麽多的水源,當初開展的南水北調,實際上已經不滿足了,估計當初開展南水北調的時候,也不會想到華夏社會經濟發展會這麽迅猛,需水量大大增加,以至於原設計供水量,已經開始滿足不了社會的要求了。

還在北京發展,五環之內已經基本上只剩下一些零星地塊可以建了,大部分已經不具備再次開發的條件,五環之外,倒是還有不少地。可是要知道,對於環境也不能再破壞了,要不然惡劣天氣就會再次降臨北京。

北京作為首都,政治、文化中心,注定是無法接受惡劣天氣的。

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有雄安新區的誕生,也有通遼等地方,就是為了承接北京的產業轉移,甚至一些部門都會搬出北京,免得北京人口過多導致太過擁擠。

城市發展,最受地形和環境所影響。

“一些機械制造業和低端制造業,不適合北京,能及早轉移就及早轉移出去,如今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機都取得突破,未來幾年都會逐步普及開來,不僅僅如此,生命科技、5G、可控核聚變等都會應運而生,北京可以加大外圍的生態建設,工業則以互聯網科技、生命科技、高端制造業為主,甚至連高端制造業都沒什麽需要保留,而是以科研為主!”秦元清說道。

“高素質人才,才是屬於北京的未來!”秦元清說道。

在秦元清看來,產業轉移是歷史大勢,一線城市、東部沿海地區的低端產業都會往中西部轉移或者往東南亞轉移,因為這一類的工業附加值太低了,對於人工成本很依賴。

當然也不可能全部轉移到東南亞,因為低端制造業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要是沒有這些低端制造業,華夏龐大的底層人民將會有大量人失業。

而目前來說,中高端制造業分布在東北三省、皖省等地方,東部沿海地區也在進行著產業轉移,升級工業。

目前華夏正處於產業結構升級的陣痛中,一部分企業主適應不了時代開始破產關閉,一些人則是回鄉反流。

而西安、成都等地依靠著航空制造業,發展非常迅猛,形成了區域中心,成為中西部大開發的發展引擎。東北三省,則是依托於航空制造業、機械制造業、汽車產業及農業,成為如今華夏經濟最活躍的地方。

上海依舊耀眼,在成為華夏金融中心後,開始爭奪亞洲金融中心的位置,在與鵬城的競爭中已經取得先機了。羊城、鵬城則是民營企業的大本營,靠著前期的優勢與積累,進行著工業升級,科技、中高端制造業、服務業為主,輻射整個東南亞,甚至那裏的超算中心,也是為東南亞和南亞提供大數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