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僵局

李清臣從垂拱殿出來,神情凝重。

趙煦的態度,令他有些不安。

趙煦‘不全面復起新法’的態度,其實大家很早之前就了解,但王存一個拜參知政事,一個主理‘賀軼之死’案,就顯得不那麽單純,裏面有更深次的政治考量了。

李清臣出了垂拱殿,慣例的來到青瓦房。

接待的裴寅給他上茶,道:“李尚書,大相公,蔡相公,王相公都在樞密院,與章相公,許尚書商討‘軍改’的事。”

李清臣不奇怪,倒是疑惑的道:“我記得,樞密院與兵部早有預案,官家回來不短時間了,應該早就定下才對,怎麽這麽多天了,還是在商討?”

李清臣不是外人,裴寅瞥了眼四周,走近低聲道:“說是五個人,其實是六個人,童貫也在。”

李清臣陡然想起來,去年有一段時間,童貫被趙煦派到樞密院,後來又被派出去,他差點忘了這茬。

若有所思一陣,李清臣走近,更加低聲的道:“官家提了什麽訓示?”

童貫坐鎮,自然代表的是宮裏官家。以往這種事童貫是沒資格參與的,現在參與了,說明‘君臣’有了‘矛盾’。

裴寅道:“官家要求參考秦漢的軍制,對軍制,軍銜,軍爵等進行徹底式改革,官家借童貫之口,一再強調,這些必須在年底之前定下,封賞功臣不能拖。章相公,郭成,折可適,種建中四人應該一同封爵。”

李清臣頓時明白,為什麽‘軍改’這麽多天遲遲得不到確定了。官家提出的這些要求,不同於當初借著掃除‘舊黨’,趁機改制,當時大家還沒反應過來,章惇等人也迫切的要掌權,陰沉朝廷頂層的改革,是在一種‘不知不覺’下完成的。

‘軍改’涉及到國社安穩,甚至是千秋萬代,朝臣們自然不敢大意。

加上‘制衡’深入宋人骨髓,尤其是對軍隊的控制,前所未有,仿照秦漢式強兵,不止章惇,蔡卞,王存,章楶,許將等不敢輕易答應,放到外面,更沒幾個人敢同意!

這是一種‘底線’,哪怕是皇帝也不能輕易觸動!

李清臣思索一陣,道:“還有其他什麽事情?”

裴寅又看了眼外面,道:“這些,相信用不了多久李尚書也會知道,除了十三路軍,三座大營,兩支騎兵,一支火器營,官家還考慮對現有的軍制進行梳理,全面推動‘軍改’,爭取五年內完成。同時,考慮今年或者明年對吐蕃出兵,拿回青塘等地。對了,官家還要求建水師,兩支,每年投入大約五百萬貫……”

李清臣頓時明白了,點點頭,站起來道:“我今天怕是等不及了,大相公回來就說我來過,晚上的實話,我看看能不能去府上。”

裴寅應著,剛要送李清臣出門,忽然又似無意的低聲道:“王相公在向大相公示好,很多事情都站在大相公一邊,軍改也是。”

李清臣眼神立變,沒有說話,心裏想著,晚上得與章惇好好聊聊。

裴寅送李清臣出了青瓦房,剛回來,又皺眉,他剛才忘了告訴李清臣,陳浖回來了,陳浖在遼國上京的無懼生死的壯舉,已經在朝廷最高層傳開了。

在李清臣出宮的時候,趙煦又批閱了一會兒奏本,不知道為什麽,心裏煩躁,放下筆,來到門口,靜靜的看著天空。

碧空如洗,還能看到不少鳥雀在盤旋,飛入宮中各處。

陳皮站在不遠處,靜靜的立著,不敢說話。

官家大獲全勝歸來,對‘軍改’、‘朝局’等的改革,提出了更多要求,其中不少令朝臣們猶豫,甚至抵制。

在官家威望最隆的時候,還能抵制,可以想見,這些改革多麽的‘深入’。

趙煦站在門口,靜靜看了一陣,忽然笑著道:“晚點兒通知王相公,晚上陪朕在福寧殿一起用完膳。走,現在去看看聖人。”

“是。”陳皮應著,連忙安排,擺駕仁明殿。

孟皇後的臨產在十一月份,很快了,隨時可能生產,趙煦這段時間,幾乎都住在仁明殿。

趙煦沒驚動任何人,走近的時候,就看到孟皇後坐在屋檐下,曬著太陽,正在做著女工。

趙煦走近了,宮女發現,這才驚動孟皇後。

孟皇後坐起來,要行禮,趙煦一把手,牽著她,道:“別老坐著,都走走,走,陪朕去花園散散步。”

孟皇後抿嘴一笑,跟著趙煦向禦花園走。

沒走多久,孟皇後見趙煦一直沒說話,看著他的側臉,輕聲道:“官家,有心事?”

趙煦慢慢的走著,看著兩邊要凋謝的花,道:“朕在想著‘志同道合’四個字。秦漢之時,有諸多君臣相宜的佳話,父皇與安石君應該算半個,朕與大相公不知道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