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第4/6頁)

或許,是地勢極高的死路。

只有山體和山體之間並沒有縫隙,使得暗河的水不會湧進來,地勢很高,並且沒有通往其他方向的小路,才會同時滿足這幾點要求。

燕時洵這樣想著,有了方向,心中稍定。

溶洞面積極大,燕時洵在行走間大概估算了一下,光是他走過的這個最寬敞的洞廳,就大概有幾十個體育場那麽大,最高處足足有幾十米,像是把整個山地和地底都掏空了。

但是最狹窄的地方,卻是讓燕時洵這樣精悍的體型,都不得不屏息收腹,才能勉強通過。

有的地方更是只有一個洞口,能夠觀察到地下暗河的流動,卻根本沒有能夠下去的可能。

這給燕時洵判斷地勢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好在他雖然並不是地質系或專業的探險家,卻在多年走南闖北的經歷中,對於艱險地勢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往往能夠僅憑肌肉記憶和危險直覺,就能躲避開腳下的危險,下意識選擇正確的道路。

另外一個幫上了燕時洵的,就是山壁上殘留著的人工鑿刻印跡。

不出燕時洵所料,之前的村民們,在溶洞裏大量使用了工具。

除了石壁上被簡單卻有效鑿開的石梯之外,村民們還用了繩索輪滑等物,確保將士們的遺骨可以被順利送進他們挑選好的埋骨地。

畢竟從閻王口中所言的傳聞來看,千年前,鄴地的屍骨是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為了防止被發現,村民們只有一個晚上的時間,在天亮之時,就必須撤退。

在那樣緊湊的時間下,即便傳聞中是附近的村民們都被號召起來前往戰場,但將士們留下的骸骨有十萬具之多,這樣的數量對村民們來說,遠遠超出了他們能夠負荷的強度。

即便是一名村民負責兩具屍骸,一刻不停的穿梭於戰場和深山,那些村民們也做不到一個晚上就搬走所有的屍骸,並且將屍骸順利送地下溶洞。

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們大量使用了工具,並且形成了流水線一樣的作業,可以支撐他們以最少的時間,運送大量的屍骨。

否則,當時也不會有一些版本的傳聞中,說是天神發怒,帶走了鄴地戰場上的屍骸。

畢竟能夠做到這種程度,以當時的眼光來看,確實如有神跡。

燕時洵摩挲著下頷,將閻王說過的傳聞重新在腦海中排查,再與眼前的環境相對照著,艱難卻耐心的找出千年前可能遺留至今的線索。

就像篩細沙一樣,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和可能性。

好在那些繩索輪滑和一些自制的簡單工具,都多多少少的在石壁和地面上留下了印記。

燕時洵更慶幸的,是現在是冬季,一年中探索溶洞最佳的季節。

夏季汛期時,地面上的江河漲水,地下暗河的水勢也同樣會兇猛上漲,甚至會將溶洞中一些狹窄低矮的地方全部灌滿。

那個時候別說線索了,他根本連溶洞都別想進來,除非他變成鮫人遊進來,否則就等著被淹死吧。

現在地下暗河的水位很低,幾乎全都退到了石壁下面,將石壁完整的暴露在燕時洵的眼前,任由探索。

雖然一些地勢較低的地方,因為常年的暗河沖刷,早就被磨滅掉了所有可能的印記,但好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少有暗河能夠淹沒,還是保留下來了大部分的痕跡。

無論是刻刀斧子留下的劃痕,還是已經腐爛到幾乎成了一團爛泥的麻繩,或是當年遺留下來的裝置。

這些都成為了指引燕時洵通往埋骨地的路標。

地下暗河的水汽撲過來,溶洞中的氣溫極低,讓燕時洵有種置身於冰窖的錯覺。

好在,他在選擇了幾次岔路之後,漸漸摸索到了正確的方向,石壁上的痕跡證明著他的猜測。這讓他振奮起來,在有了目標之後,就連身周的寒冷也可以忽略不計,一心向著埋骨地前進。

糟糕的環境使得燕時洵的體力被大量消耗,遠遠比他在地面以上行動要艱難很多。

再加上他在離開西南時,身上本就還帶著沒有愈合的傷勢,這都使得燕時洵的狀態迅速下降,還沒有找到埋骨地之前,就已經面色發白,就連往日裏薄紅的唇瓣,現在都蒼白沒有血色。

燕時洵不得不停下來,扶著石壁稍微喘口氣。

他能夠感覺到,自己的手臂和胸膛上,慢慢有血液蔓延開來,濡濕了繃帶。

畢竟溶洞裏的地形並不平坦,又有暗河涓涓流淌,經常需要燕時洵大幅度動作避開危險之處,以致於扯開了本來被包紮處理好的繃帶,讓已經漸漸開始愈合的傷口重新崩裂開來。

燕時洵擡手試探了下自己的傷口,修長的手指不斷按壓過去,確認自己現在的傷口情況。

疼痛順著肌肉和筋骨蔓延,讓他不由得痛哼了一聲,卻很快重新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