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若只是想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

那麽收降建奴人是無用的。

可若是天啟皇帝還有更大的野心,那麽這些建奴人勢必可成利器。

東林軍最大的優勢就是火力。

憑借火力,自然可以獨步天下。

可問題在於,能快速移動的騎兵,也是至關重要。

緊接著,皇太極便來了,開始收攏降卒,給他們在城外開辟一個營地,分發武器和戰馬。

這裏的戰馬很多,絕大多數都是敗逃的建奴人遺留下來的。

只是這個時候,一切才剛開始。

天啟皇帝沒有擺駕回宮,而是立即在這廣渠門召開了朝會。

百官站了許久,早已腿腳酸麻,便有的坐在台階上,有的靠著墻垛。

此時,皇太極忙碌了一會兒,便匆匆而來,道:“陛下,我從建奴衛中的正白旗牛錄口中得知,此番入關,是繞過了大安口與喜峰口,而後一路至三屯營,至薊州一線,再奔殺京師而來,十幾萬大軍,怎麽可能此前沒有絲毫的動靜?沿途也幾乎沒有交戰,一路勢如破竹!這幾個牛錄說,在戰前,多爾袞就派出了一個叫石廷柱的人先行在遼東一帶活動,尤其是在錦州,此後,他們的大軍,便開始暢通無阻。”

“石廷柱此人,本就是建奴人,不過在我的父親起兵之前,他一直為明軍效力,此後才降了建奴,他與許多遼將關系匪淺,所以臣預計,這一次,一定是得到了遼東上層軍將的配合……”

天啟皇帝聽罷,看了張靜一一眼,張靜一便道:“不錯,此事確實蹊蹺,能如此配合建奴人,讓他們輕易越過松錦防線,一路殺奔京師,可見配合多爾袞的人,定是非同小可的人物,這絕不只是一個小小的守備,或者尋常的遊擊將軍可以做到的。陛下……建奴的問題,終究還是出自於蕭墻之內啊。”

天啟皇帝點點頭:“那麽,朕該如何應對?”

這話是問張靜一的。

張靜一當機立斷道:“宜將剩勇追窮寇,到了今日這個地步,犁庭掃穴,已是迫在眉睫,我大明豈可繼續放任下去?所謂養虎為患,便是此理!此外,遼將們只注重自己在遼東的利益,對我大明朝廷虛與委蛇,天知道最後會鬧出什麽亂子,遼東事關京畿安危,大明一日不解決遼人的問題,我大明一日不寧!”

“所以臣的建言是,現在建奴的死硬派多爾袞大敗,此時惶惶如喪家之犬,此時理應立即進軍,直搗龍城,永絕後患!”

張靜一話音落下,崔呈秀便立即道:“那麽遼國公的意思是,追擊建奴人?可建奴人馬快……”

“不是追擊建奴人,是追擊建奴人中的死硬派。”張靜一糾正他:“我們不能將建奴內部,視為鐵板一塊,若是這樣去想,那麽即便建奴人丁稀薄,也有數十萬戶,上百萬人口,難道我們要將他們屠戮殆盡嗎?”

這話說的,好像剛才將建奴俘虜抓去掃射的不是他幹的一樣。

崔呈秀臉有點僵。

張靜一則接著道:“這建奴人,也有好有壞,良莠不齊,不說其他,單說他們內部,便有嚴格的主奴限制,那些當初被那些上層貴族奴役的奴才,便當真與他們一心嗎?不錯,從前他們的主奴關系穩固,可這是建立在貴族們帶著人能夠掠奪土地,搶掠財富的基礎上的。主子們有了肉吃,給他們分了一口湯。可這並不代表,此等主奴關系就穩如泰山。”

“他們此次大敗,失去了掠奪的基礎,貴族們還要享受他們應該享受的用度,搶不到別人,就要欺壓他們的奴才,奴才們被盤剝的狠了,就會懷有二心。因而,若是不將事情一分為二來看待,犁庭掃穴,就難以成功。”

崔呈秀一臉無語,不過他有唾面自幹的本領,畢竟是魏忠賢的幹兒子,於是道:“既如此,那麽遼國公以為,該當如何追擊?”

張靜一道:“東林軍稍作休整,可立即北上出關,陛下為帥,我為副帥。”

眾臣一聽,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還了得?

這不等於是……讓陛下置身於危險的境地嗎?

可張靜一顯然並不這樣想。

這樣天大的功勞,皇帝不幹,誰去幹?

於是張靜一道:“我聽古人說:天子者,兵強馬壯者也,若天子只曉得守在京城,外敵入寇,卻依舊還困居在皇城之中,那麽,又如何讓天下的軍民甘願臣服呢?現在流寇四起,遼將居心叵測,各國紛紛革新舊制,進行變法,以圖自強,於是有人佛朗機,有了尼德蘭,便是那倭國,也開始效仿尼德蘭人,改革軍制,今時今日,我大明積弊重重,正是需要像太祖高皇帝那樣的人,才可披荊斬棘,破舊立新,而不是在此因循苟且,沉溺在無窮無盡的內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