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政績卓然

“安排得明明白白?”天啟皇帝笑了笑,隨即警惕的看了一眼這縣衙之內。

說實話,天啟皇帝現在看百官的態度,大抵是跟看賊差不多。

這都是一群家賊。

於是天啟皇帝道:“好啦,朕乏了,爾等退下去吧。”

他覺得該和這管邵寧好好地聊一聊了,所以其他人就別繼續在他跟前礙眼了吧!

封丘的新政,已經卓有成效。

不過很顯然,它同樣也面臨著困難重重的情況。

這樣的辦法,能夠持續嗎?

又能持續多久?

眾臣正想聽後半截呢,誰料陛下一點不客氣地直接趕人,於是一個露出無語的神色。

可再不願意,也只好紛紛告辭。

天啟皇帝落座,眼睛直直地看著管邵寧。

現在這衙裏,只剩下了天啟皇帝、朱由檢和張靜一,還有管邵寧。

天啟皇帝此時的表情很嚴肅,道:“你說明明白白?看來……你們還有後著,是嗎?”

管邵寧點頭:“正是。臣這些日子所做的工作,其實就是發動所有的農戶,來清查土地和隱戶的情況。單憑官府,是沒辦法徹底清查土地和隱戶的,一方面是防不勝防,真要徹查,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呢?那麽發動佃農和農戶就十分必要了,鄉間與其讓給士紳來治理,倒不如讓農社來治理!”

“農社的社員,多是農戶,這土地乃是他們的根本,因而……一聽說要清查,他們往往十分積極,極願意揭發鄉間士紳們隱瞞土地,隱匿人口的情況,對士紳們收取重稅,其本質就是要讓他們不得壟斷和侵吞土地。”

天啟皇帝沒有打斷他,只安靜地聽著。

管邵寧只頓了頓,又繼續道:“在以往,士紳們增加財富的手段,其一是放貸,其二就是兼並土地!而放貸本身,其實就是依附於土地之上的,因而土地的問題,乃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陛下想想看,一個家族,在地方上每日節衣縮食,他們延續十數代,唯一幹的事就是不斷的購地!這些土地,只進不出,兩百多年來,他們的土地從兩百畝變成兩千畝,再變成兩萬畝,地越來越多,可胃口卻越來越大。他們的地越多,在縣中的地位就越高,便可憑借著功名以及其他的手段,免除自己土地的稅賦。”

“可是那些尋常百姓呢?他們只需遭遇一次災荒,那麽就不得不賣掉手中的土地,從此成為失地的佃戶,既要承受高昂的佃租,與此同時,還要承擔各種苛捐雜稅!河南布政使司的情況,陛下是看到了的,流寇是流民所產生,而流民又是怎麽產生的呢?無他,失地而已。”

“若是繼續這樣下去,唯一的可能就是,士紳的土地繼續增加,而流民越來越多。朝廷收不來糧稅,卻又不得不加餉,彈壓民變,越是加餉,百姓們越是活不下去。若是再加上一個天災,那麽這大明還能江山永固嗎?”

天啟皇帝聽到這裏,終於忍不住地連連點頭:“是這個道理,這也是朕的心腹之患。”

朱由檢這一次聽的極認真,經過一次生死大劫後,從前所謂靠君子來治世的理念已經崩塌,此時的朱由檢就好像一張白紙,極力去吸收其他的知識。

此時,管邵寧又道:“可如果通過稅收,打斷了這種土地兼並的情況呢?為何地價會越來越高,因為大量的土地到了士紳的手裏,他們絕不肯賣,而他們靠著這些土地,獲得了大量的錢財。他們有了錢,便買地,不斷的推高了土地的價值。而一旦采取階梯稅制還有攤丁入畝,那麽誰擁有的土地越多,誰反而吃虧,若只是家裏只有三五畝地,房或者十幾畝地的人,反而承擔的稅賦最輕。這時候,大家賣地都來不及了,還肯買地嗎?賣地的人多,買地的人卻在觀望,這也是在封丘縣,地價暴跌的原因。”

天啟皇帝頷首,便又問:“這樣有什麽好處?”

管邵寧立即回答道:“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安人心,地價跌了,使不少百姓可以廉價得到土地。當百姓們的土地到達了稅賦承受的上限,自然就不願意再購地了,如此一來,一個縣的土地,足夠讓更多的人擁有。陛下看那些歡迎陛下入城的百姓,哪一個不是情真意切,這是為何,這是因為新政當真惠及了他們,令他們對新政感恩戴德啊。”

“這其二,就是大大增加了稅收。臣來這裏的時候,這裏近半的土地,都掌握在數十家大大小小的士紳手裏,他們通過種種手段,隱匿了人口,也規避了稅賦。陛下想想看,他們握有的可都是上好的田地,家財萬貫,可官府卻沒辦法征他們的稅,這是為何?其實,本質他們就是漢時的豪強,是魏晉時期的門閥,一個縣官能奈何他們嗎?至於那些催收糧賦的小吏,更是畏他們如虎,誰敢收稅到他們的頭上呢?可如今呢,如今在封丘縣,其實能擁有五百畝以上土地的人家,已經是寥寥無幾了,因為這地越多,便越成了眾矢之的,士紳都不得不賣地,不賣的話,不用五年,他們就會因為高昂的稅賦而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