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犁庭掃穴

張靜一的想法很簡單的。

遼東的問題,就是一個持續流血的傷口。

這個傷口一日不止血,那麽大明的內憂外患,永遠都沒有辦法解決。

所以不但要擅守,而且要攻。

戰爭是消耗戰,若是一味的防守,那麽遼東的建奴,便永遠占據戰略主動!

他們不打你時,可以休養生息,利用沃野千裏的遼東,讓遼民為他們開墾,同時制服蒙古諸部以及朝鮮,虎視大明。

而他們一旦進攻,大明的邊鎮,就陷入了絕地,不得不源源不斷地和建奴人拼消耗。

你為了防守,就不得不朝關內汲取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些統統都毫無意義的消耗在邊鎮之中。

建奴人攻擊失敗一次,大不了退回去,繼續壯大。

可只要他們成功了一次,那麽數不清的百姓,便被他們虜去,堆積如山的錢糧,又會成為了壯大他們的力量,甚至連京城都陷入他們的威脅之中。

這樣消耗下去,其實此時的大明朝,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撐著。

在這天災頻繁的時期,經濟基礎卻被持續的消耗掉,就算大明不被建奴人打崩,在關內……為了維持遼東的戰線,不斷地征派兵餉,再加上天災人禍,自己也要崩潰。

張靜一之所以提出這些,是他認為條件已經成熟,這裏有大量能吃苦耐勞的關中精壯,可以組織起一支百戰之兵。

關中素來民風彪悍,人也憨厚,這是建立一支能夠野戰的精兵條件。

而只有有一支可以野戰的精兵,才能隨時深入後金的腹地,這就等於,原本安全無虞的後金,也隨時要承受被大明不斷破壞其經濟基礎的壓力了。

否則就是後金越打越強,而大明被這無窮無盡的消耗戰拖死。

可天啟皇帝和孫承宗震驚之處就在於。

從薩爾滸之戰開始,大明與後金大小數十戰,無數次證明了,明軍根本沒有野戰的能力!便連防守,都捉襟見肘,何況是將大軍放到野外去,沒有城墻的庇護,這仗沒法打。

正因為如此,大明在遼東的無數巡撫和總兵官,他們所奏請的戰略大抵都是一樣的,即進行防守。

熊廷弼是如此。

王化貞是如此。

再到後來的袁可立。

還有此後的孫承宗。

以及現在的袁崇煥,也都是如此。

只不過有的人認為,應該修繕這一處防線,有的人認為,應該加強另一邊的防線。

也有的人認為,只要我們守住這一道防線,就可以阻止後金繼續進兵。

有的人牛逼吹的比較大,則認為,只要守住這一道防線,然後我們就可以三年平遼。

天啟皇帝可不是崇禎皇帝,他不喜歡吹牛,在軍事上,他有自己的見解。

所以袁某煥號稱可以三年平遼的時候,天啟皇帝毫不猶豫的對他進行敲打,然後告訴他,別白日做夢了,好好的幹活,給朕守住。

好家夥。

現在居然有個家夥,居然說陛下……我覺得這樣防守下去不是辦法,要不,直接一波流,將後金平推拉倒,就像萬歷皇帝在的時候,我大明主動出擊,犁庭掃穴。

你讓天啟皇帝怎麽想?

天啟皇帝已經覺得袁某煥很天真了,結果,自己的心腹肱骨大臣,提出了個更天真的戰略。

天啟皇帝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震驚的眼神之中,仿佛是在說:狗子,啊不,張卿,你變了,你以前沒這麽飄的。

而至於孫承宗,則依舊面帶微笑,他是個寬容的人,人嘛,有優點就會有缺點,像張靜一這樣的少年人,心懷大志,並不是什麽要不得的事。

當然……當初曾經親自鎮守過遼東的孫承宗,對於張靜一提出的戰略,他是不敢苟同的,只有去過遼東的人,才能刻骨銘心的認識到建奴人恐怖的戰鬥力,野外決戰,不如說是羊入虎口,純屬找死。

在公房裏沉默了很久之後。

張靜一見大家的表情有些不對,於是道:“臣的建議是這樣的,建奴人的野戰確實厲害,可臣也從廠衛的情報中認識到後金人的不足之處……”

天啟皇帝此時其實覺得很尷尬。

他保持著微笑,是不想刺傷張靜一的自尊心,畢竟……這是自己人。

可是這樣隱含著鼓勵的微笑繼續維持下去,其實不免有些難受!

於是,他希望盡快的消除掉這樣尷尬的處境:“張卿,你需要多少人手?”

張靜一表情認真地道:“先征募三百人,視為骨幹。”

天啟皇帝大氣的道:“朕準啦。”

張靜一道:“陛下,臣的建議是……”

“你不必再說,你的奏請,朕無有不準。”天啟皇帝松了口氣。

孫承宗也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