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何以天下(第2/3頁)

朝廷內部的博弈爭鬥平頭百姓不了解,他們只知道他們即將擁有自己的田地,官府不光給他們分田,還貼了告示說家裏有適齡孩童的都可以送去縣府的書院學習,村寨離得太遠的話,可以一個村寨或者好幾個村寨一起選一個教書先生,先生的束脩由官府承擔,只要孩子們有學習的天賦,將來就能去更大的書院讀書學習,年紀到了還能參加考試選官。

對尋常百姓來說,裏長是他們接觸到的最大的官兒,在往上縣丞縣令簡直是天大的官兒,誰出門能見到縣令一眼回來就能吹噓好幾年,要是家裏能出個縣令,說是祖墳冒青煙都不為過。

不用縣令縣丞,就算是縣令縣丞身邊跑腿的小吏,也值得大辦三天流水宴。

如果沒有後面那句年紀到了可以參加考試選官,整篇告示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祖祖輩輩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活了那麽多年,讀書認字幹什麽,凈浪費時間,有那個功夫不如割草砍柴,年紀小有年紀小能幹的活兒,怎麽著也能算半個勞力,天天悶在屋裏像什麽話。

有了後面那句年紀到了可以參加考試選官,尋常百姓一片嘩然,世家大族也亂了陣腳,每當他們以為鄴城那位已經過分的不能再過分的時候,那邊就能搞出更過分的政策來戳他們的心窩子。

隨隨便便什麽身份的人都能考試選官,他們這些世家大族豈不成了笑話?

楊太尉人就在鄴城,怎麽也不知道攔著點,這政策要是真的實行下來,過不了幾十年那些寒門出身的泥腿子就能在朝堂上和他們分庭抗禮,這成何體統?

汝南袁氏非要和世家過不去,好,他們管不了,他們去找另一家,可楊太尉,您怎麽轉頭就把兒子弄去鄴城當官了?

繼汝南袁氏的家主被刺激的瘋掉之後,弘農楊氏終於也要瘋了嗎?

這世道怎麽了,關東關中兩大世家門閥之首都要和世家整體背道而馳,要不是關西那邊向來不摻和他們這邊的事情,關西世家是不是也要和汝南袁氏弘農楊氏一起和他們過不去啊?

關中那些家夥惹出來事端,袁氏雷厲風行直接血洗關中難道還不夠嗎?他們已經讓步到不能再讓了,還要怎麽樣啊?

事實證明,嘴上說著已經讓步到不能再讓了,真到了那個時候其實還能再讓讓,那句話怎麽說來著,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能再擠出來點兒,世家大族的忍耐力也是同理,只要願意忍,底線總能繼續往後退。

畢竟不能忍的都變成了平頭百姓,家產田地全被沒收,族中子弟被遷到偏遠邊地美名曰勞動改造,世家子君子六藝都要學不假,但是真正學通六藝的沒有幾個,大多都有些偏科,只有讀書認字這一項是必備的本事。

人被扔到犄角旮旯的山溝溝裏,不耐著性子給小娃娃們啟蒙就只能餓死,畢竟那地方人生地不熟,讓他們幹粗活他們也幹不來,只能官府讓幹什麽就幹什麽。

想在教書的時候悄悄使壞也不行,小娃娃們一片白紙什麽都不懂,他們家裏的長輩懂的也不多,但是官府的長官不可能不認字,一旦使壞被發現,再等著他們的就不是勞動改造了。

之前伏完董承等人去關中不就是勞動改造嗎,結果使壞被發現,直接被呂奉先呂大將軍沖到藏身之處劈成兩半,聽說屍體在城門處掛了好些天,嚇壞了不少過路的百姓。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他們總不能明知前面有坑還非要往裏跳。

汝南袁氏和弘農楊氏達成共識一意孤行,跟在袁氏後頭走的那些世家也沒啥反應,士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總不能他們吃虧而別的世家賺的盆滿缽滿,這不合理。

總之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要吃虧也是上頭的大世家吃虧,天塌下來有別人扛著,他們還是躲在底下老老實實過日子吧。

鄴城那邊再怎麽折騰也不可能把他們打壓到泥裏,寒門子弟那麽多,想和他們平起平坐哪兒有那麽容易,窮苦村寨和偏遠小城裏能教出來多少天才,與其冒著天大的風險和袁氏作對,不如想法子讓自家後輩加把勁努力努力,好吃好喝把人養那麽大,再比不過窮鄉僻壤裏出來的泥腿子丟不丟人?

不管怎麽說,總之再接二連三的雷霆手段之下,至少明面上看來所有人都老實了。

袁紹本來還期待著中原那些家夥能搞出多大的動靜,結果可好,還沒開始演戲就結束了,虧他還想著如果鬧的夠大就煽風點火助助威,呸,豎子不足與謀。

早說沒本事和他們家大哥作對不就得了,最開始能認清楚自己不就不會大老遠跑去並州找幫手了,他是袁氏子不假,可他上頭有個嫡長兄,長兄當家做主他能做什麽?

沒一個靠譜的,晦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