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烽火不熄

*

民諺有雲:“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1】

五月的陽光已經開始燥熱,郭嘉半眯著眼睛,走到陽光下伸了個懶腰,一臉無辜的說道,“嘉年紀尚小,可否說自己童言無忌?”

他真不是故意的。

以孔文舉的性子,他真沒想到那人能自己把自己氣死,按照他慣常的做法,不該是把別人氣死就結束了嗎。

孔北海恃才傲物自命不凡,別人的命沒了就沒了,哪裏值得他放在心上,焦和死就死了,他甚至覺得孔融還會以為焦和死有余辜,怎麽還把自己給氣死了?

別不是傳消息的時候傳出錯,把焦和死在孔融府上不小心傳成孔融死了。

“奉孝今年可有三歲?”原煥對他這烏鴉嘴功力也是服氣,消息能傳到他耳邊,出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就算孔融死的再難以置信事情也不會有假,“孔融和焦和兩敗俱傷,青州除了平原相劉備,其他郡縣官吏都無甚野心,這麽好的機會,不出手實在說不過去。”

孔融向來自視甚高,所作所為在這個時代來說甚至稱得上離經叛道,能把自己氣死還真有些出乎意料。

那家夥這個時候死了也好,至少不會牽連到妻兒,不是他對這人有意見,而是以孔北海的行事作風,他毫不懷疑就算不得罪曹操也會得罪其他人最終禍及滿門。

孔融之父去世時,他哀悴過毀,走路都要人扶,因此在郡縣中獲得好名聲,天下人重視孝道,通過盡孝來揚名的人不在少數,袁紹袁本初最開始嶄露頭角靠的就是這個。

第二次黨錮之禍的時候,名士張儉被宦官記恨刁難通緝,張儉和孔融之兄孔褒是好友,一路逃到孔褒家中,當時孔褒不在家,孔融做主將人留下,後來事情泄露,孔褒、孔融都被逮捕入獄。

兄弟二人和他們的母親爭相招攬罪責,郡縣請示朝廷之後只定了孔褒死罪,“一門爭死”一時成為美談,孔家兄長死了,孔融的名聲卻更加顯赫。

原煥可以理解用盡孝來揚名,但是這用兄長的性命來成就美名的事情,如果放在他身上,他大概沒辦法像孔家兄長一樣從容赴死。

朝廷判了孔家兄長死罪,可是事情從頭到尾,孔家兄長除了和張儉是好友之外什麽都沒幹,事情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黨錮禁止黨人好友親朋當官,可沒說要把人殺幹凈,誰還沒有幾個好朋友了?

只可惜孔家兄長被弟弟自作聰明給害死,還要成為弟弟揚名的墊腳石。

原煥想到這裏頓了一下,搖搖頭將剛才想到的拋之腦後,被弟弟自作聰明害死的不只孔家兄長一人,原主的死也沒比孔家兄長好哪兒去,五十步笑百步,誰也不比誰強。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諷刺的是,史上曹操殺他的罪名卻是“不孝”,不光他自己丟了性命,妻兒也都和他一起共赴黃泉,不然也沒有“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典故。

而這個“不孝”的罪名,也不全然是冤枉他,如果不是他主動將把柄送到曹老板手上,以天下人對孝道的重視,就算是曹操也不敢隨隨便便給人安上“不孝”的罪名。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2】

翻譯過來大概就是:父親對子女而言沒有什麽親情可言,當爹的本意只是發泄欲望,只是湊巧才有了孩子,母親對子女來說也沒什麽恩情,好比一個盛放東西的瓦罐,孩子生下來之後就像把東西從瓦罐裏倒出來,出生之後自己就分開了,沒有任何關系。

寄物缶中的父母無恩論放在以孝道治天下的大漢朝完全是歪理邪說,這話從曲阜孔氏門人口中說出來更顯得儒家的忠孝是個笑話,更何況孔融又時常和當權者過不去,這不是把刀子遞到對方手上是什麽?

大事兒做不來,小事兒不願意做,天天想著匡扶漢室,卻只知道標新立異到處得罪人,孔北海死在現在,不管是對他自己還是對整個孔氏而言都是好事。

至少孔氏一族不用擔心他哪天罵了不能罵的人被株連滿門。

原煥揉揉眉心,打起精神將事情梳理清楚,真是閑起來閑得慌,忙起來各種事兒一件接一件,本想著剿滅黑山賊之後專注冀州的發展,事到如今,還要在再加上青州才行。

他們不把青州掌握在手中,等青州落到劉備或者陶謙手中,再想拿下那地方就難了,現在忙一點,總比將來讓士兵用命去換劃算。

張遼聽到這裏連忙豎起耳朵,兩眼炯炯有神想要請纓,他之前去過青州,對青州也算有點了解,這種時候派他過去再合適不過,他手底下新招的那麽多兵還沒正兒八經打過幾次仗,青州沒有太多棘手問題,正好讓他來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