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舉世皆濁(第2/3頁)

他這個冀州牧一直以來對朝廷的態度都很好,縱然有上次請命把袁紹打發去並州的舉動,對司空楊彪到中山之後也是以禮相待。

這麽好脾氣的冤大頭現在不多見了,不坑他坑誰?

原煥對王允自尋死路的做法不做評價,王司徒主動作死,他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麽會攔著,只看現在,連他們家文若這般看重孔孟之道的人都覺得朝廷不行,王司徒也算立了大功,“天子胃口太大,冀州的糧草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文若想法子回絕了吧。”

荀彧無聲松了口氣,領命之後又陷入沉默,說實話,這將是他第一次回絕朝廷的命令。

郭嘉若有所思的看向他們家主公,眼珠子一轉正要開口,就聽到原煥慢悠悠說道,“一大早將二位找來,除了正事之外,還有就是,歲首將至,該讓公達回來過年了。”

如今已是歲末,大漢的歲首在元月初一,所謂歲首,也就是過年。

各朝各代歷法不盡相同,歲首的日子也不一樣。

夏朝的將這一天稱為“歲”,定在元月初一;殷商將這一天稱為“祀”,為了表示正統,將“祀”提前一個月,定在十二月初一;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將這一天稱為“年”,也就是民間說的過年,同樣為了表示正統,把“年”也提前了一個月,定在十一月初一。

之後始皇統一天下,沒有改變“年”的稱呼,再次為了表示正統,把過年的日子又又提前一個月,定在了十月初一。

照這麽提前下去,高祖建立漢朝之後,過年的日子大概要定在九月初一才能表示正統,好在事情沒有朝著奇奇怪怪的方向發展,漢朝建立後推行夏歷,又把“年”改回元月初一。

幸好歲首依舊在正月,不然讓他在秋天過年,他還真過不習慣。

南陽離的太遠,戲志才的身體經不住大冬天的來回顛簸,還是和趙雲一起老老實實在南陽過年為好,荀攸在鄴城,也不像戲志才那樣體弱,回來熱熱鬧鬧的過個年還是可以的。

郭嘉笑了一下,主動請命道,“嘉與公達許久未見,便讓嘉寫信送去鄴城,以訴和公達的離別之苦。”

說完,便揮揮衣袖站起身,招呼著荀彧一起回議政廳。

他去給荀公達寫信,文若去回絕朝廷的無禮要求,至於他們家主公,愛幹啥幹啥,他們不管那麽多。

主公已經開始轉移話題,他們再在這裏待下去豈不是顯得沒眼色?

他剛才剛得了五壇美酒,整整五壇,自從來了這地方,他喝酒就再沒見過酒壇子,少少一樽連解渴都做不到,他過了那麽多天的苦日子,好不容易又能論壇喝酒,得趕緊去看看他的美酒有沒有送過去。

他們家主公說話算數,肯定不會幹出臨時反悔的事情,但是不親眼看到他的酒他還是放心不下,先看看酒壇子是不是空的再說。

荀彧抿了抿唇,跟郭嘉一起起身行禮退下。

原煥笑著讓人送他們離開,站起身走到窗前,紙糊的窗子看不清外面,站了一會兒又回到書案前坐好。

天子下詔來冀州要糧要錢,事實上小皇帝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回事兒,他送出去那麽多東西讓荀彧看明白朝廷做主的都是什麽人,不是讓荀彧覺得他堅守的大義是錯,而是讓他知道,朝廷和黎民百姓有時候是站在對立面。

如果朝廷當家做主的官員都勤政愛民,這遍布天下的黃巾賊黑山賊各種賊也不會出現。

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以討不臣。

兩句話聽上去很像,實際上卻相差甚遠,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不在意天子的威嚴,做的是和董卓類似的事情,而奉天子以令不臣,依舊是以漢臣自居,尊奉的還是大漢天子,如同現在的王司徒。

在這風雲變幻的档口,一直被人以天子的名義拿捏著並不好受,現在各方只是小打小鬧還好,若是將來發生大戰,朝廷猛不丁在背後給他們來一刀,這誰受得了?

他不想讓荀彧覺得自己所托非人,也不想一直被朝廷牽制,只能先破財免災,好在銀錢糧草花出去的值得,王司徒沒有讓他失望,獅子大開口成功讓他們家文若這種清正君子也對朝廷失望透頂。

希望王允做人不要太過分,那些送過去的糧食能有十分之一用在百姓身上,也能讓關中百姓熬過寒冬,不過現在京城除了王司徒,楊彪、盧植、皇甫嵩等人不是一句話都說不上,他每次送糧的時候都派人順便給三公以及司隸校尉傳話,有那麽多人盯著,王司徒但凡要點臉,也不會把東西全塞自己腰包。

原老板提筆落墨,開始給遠在南陽的戲志才和趙雲寫信,身為一個合格的老板,不能讓員工在外面淒淒慘慘的過年,就算人回不來,慰問也一定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