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舉世皆濁

冀州地廣糧多百姓富足,在戰亂不斷的其他州郡眼裏就是塊大肥肉,有地盤的想把冀州搶來當糧倉,沒地盤的想把冀州搶到手當基地,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沒有足夠的實力,想在亂世中守住這樣一塊寶地幾乎不可能。

袁紹離開冀州之後,公孫瓚就把大部分兵馬撤回了幽州,他覬覦冀州不假,但是讓他和如今的冀州之主對上,他還真沒什麽把握。

幽州兵強馬壯,但是養兵的花銷實在太大,只能靠各方援助甚至他“征用”各路商賈的錢財,自從劉虞就任幽州牧打理內政,別的不說,至少官署能養得起自己,不用天天發愁糧草不夠用。

他和劉虞不和已久,幽州一把手是州牧,就算他手握兵權,在劉虞面前也矮了一頭,糧草軍餉受制於人的感覺不好受,冀州富庶,他老早就想著把那片地盤圈到自己手底下了。

拿不下整個冀州,能拿下一半也行。

公孫瓚打算的非常好,他和袁紹合作趕走韓馥,拿下冀州後他們二人一人一半,袁本初憑半個冀州和南邊的各路人馬抗衡,他對中原的事情不怎麽感興趣,有半個冀州的糧草做後盾,足以讓他不再受制於劉虞。

結果可好,袁本初趕走韓馥,轉頭自己當了冀州牧就翻臉不認人,這世上哪兒有讓人幹活卻半點好處也不給的事情,袁氏四世三公又能如何,還不是被董卓給屠了,別人怕他的家世,他可不怕。

公孫伯圭氣勢洶洶要搶回自己應得的地盤,他在幽州經營多年,袁本初剛剛拿下冀州,在南邊和袁公路作戰已經讓他自顧不暇,兩面樹敵必定捉襟見肘應付不過來。

事情最開始的發展的確和他猜測的差不多,袁紹那家夥不敢和他硬碰硬,為了緩和局勢表他的堂弟公孫範為勃海太守。

正好這個時候進入農忙,幽州有胡人虎視眈眈,他要率兵回防幽州,想著先拿下渤海一郡也不錯,等幽州無事,來年春天繼續打冀州。

萬萬沒想到,他剛撤走沒幾天,冀州牧就換人了。

袁紹那個沒出息的,到手的州牧還沒捂熱乎,轉頭就讓人打發去並州和他一樣打胡人去了。

公孫瓚得知冀州易主的時候整個人都驚呆了,他以為袁本初拿下冀州就不會輕易撒手,不然也不會言而無信把本該給他地盤給昧下。

昧他的東西的時候那麽厲害,怎麽轉頭就慫了呢?

冀州在袁紹手中,他有現成的理由攻打冀州,現在冀州易主,他再打冀州理由就有點站不住腳,畢竟和他有舊怨的是袁紹不是冀州,他要繼續打應該去打並州。

並州那兵荒馬亂的還不如他的幽州,他打並州有什麽用?

公孫瓚罵罵咧咧氣的不行,打聽到新任冀州牧是誰之後更氣了,他倒是能徹底撕破臉繼續打冀州,也得打得過才行啊!

袁本初打著汝南袁氏的旗號招攬人手,南邊還有個袁公路和他一樣打著汝南袁氏的旗號,兄弟兩個面不和心更不和,他不怕袁本初這名不正言不順的袁氏子,不代表他能跟正兒八經的袁氏家主硬剛。

更何況冀州如今還有個呂奉先,並州最精銳的那些騎兵都在呂奉先麾下,再加上冀州原有的那些兵馬,他還真不一定能打得過。

原煥有把握劉虞不敢輕易招惹他,以劉虞的執政理念,他更樂意看到治下百姓安居樂業,連北地的胡人都不樂意打,對爭奪地盤更不會有興趣。

不過只劉虞求安穩還不夠,這年頭拳頭大才是硬道理,幽州的兵權不在他手上,公孫瓚不老實,他想安穩也安穩不下來。

如若不然,呂布和高順也不會大老遠跑去幽冀兩州邊界找存在感,簡單點說就是,冀州不是好拿捏的,想要在他們的地盤上放肆,先看看自己的腦袋夠不夠砍。

高順留在北邊軍營安排布防,冀州的強弩兵戰鬥力極強,就是不太好收服,他們得先把那些將領打服了才能回安國過冬。

兩個人分頭行事,高伏義將各營將領召集到一起說之以情曉之以理,呂奉先帶著他的兵沿著防線走了一圈,確保對面和自己這邊的人都能欣賞到他舉世無雙的英勇身姿才肯作罷。

呂大將軍的勇武天下皆知,從來都是別的武將見了他腿軟,戰場上相遇幾乎沒有人不怕這武力驚人的無雙悍將,只他騎著馬出現在那裏,泰山壓頂般的氣勢就能讓敵人心生退意。

他若只坐鎮後方也就算了,偏偏還是個身先士卒的性子,方天畫戟挑出一條血路,天王老子來了都攔不住他。

冀州的將領怎麽說也算是自己人,他們是冀州人士,兵馬也是冀州的兵,呂大將軍的威勢不會沖著他們來,只要他們不搞事,有這樣的上官沖在前面,他們也能跟著蹭點功勞。

冀州的官兵服從安排,高順那邊就輕松許多,幽州的兵馬察覺到動靜立刻上報,以為要出什麽事,嚇的公孫瓚和劉虞顧不得彼此針對,難得好聲好氣湊在一起琢磨冀州這是要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