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舉世皆濁(第5/5頁)

郭嘉放下茶杯,一雙招人的桃花眼光芒璀璨,比價值連城的明珠還要耀眼,“以主公的身份,區區冀州,如何不能拿?”

冀州世族推袁紹為州牧,不完全是因為他本身有多麽令人信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出自汝南袁氏,論起身份,他們家主公不比任何人差。

只是以剛才所見,那袁紹同樣非池中物,讓他交出已經到手的州牧之位,怕是要費上一番心思。

冀州治下郡國有九,主公如今只有中山一郡,即便加上呂布麾下那些騎兵,和整個冀州的兵馬相比也略顯不足,如果袁紹執意不肯妥協,他們只憑武力想要拿下冀州代價太大。

因為冀州耗費太多,不值得。

原煥知道袁紹不是甘居人下之人,他也沒想拿了冀州就把袁紹踢開,撇開他們那一塌糊塗的兄弟情,以袁本初的本事,讓他一輩子寂寂無聞不光容易逆反,而且是浪費人才。

“董卓入京之前兼領並州牧,只是董賊心大,一心只想入主長安,看不上戰亂不斷的並州,是以只頂了個官職,連上任都不曾去過。”原煥抿了抿唇,坐正了身子看向郭嘉,“自南匈奴休屠各胡叛亂,朝廷無力平亂,自定襄以西,雲中、雁門、西河等郡相繼為胡人所占據,奉孝覺得,若袁紹領了並州牧一職,能否降服並州諸胡?”

郭嘉愣了一下,眼中光芒比剛才更盛。

自武帝反擊匈奴,並州便成為“制天下命”的重要邊郡,與胡人接壤的州郡一直都有重兵把守,並州兵燹不斷、地廣人稀,和羌胡盛行的涼州相比也不遑多讓。

光武帝建武年間,前來歸附的南匈奴被安置在並州,匈奴王庭亦是南遷到並州西河郡,此後塞外烏桓來投,並州的雁門、朔方、太原三郡以及幽州郡縣都被用來安置烏桓人。

涼州羌胡盛行,並州同樣是胡漢雜居。

當年光武帝將歸附的胡人安置在邊郡,是希望他們能為大漢鎮守邊疆,漢室強大的時候,南匈奴、烏桓各部的確乖乖聽話,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朝廷在塞外的威懾力越來越小,原本內遷的胡人也按捺不住開始生亂。

桓帝靈帝年間,並州雲中郡和五原郡便落入匈奴之手,朝廷無力鎮壓反叛,事態愈演愈烈,直到靈帝末年,不光雲中和五原,周邊的定襄、朔方、上郡盡數被胡人掌控。

朝廷派去的並州刺史名義上管理一州之事,實際的管轄範圍僅僅只有上黨一地,甚至連僅剩下的沒有被胡人占領的上黨郡,境內也是匪患叢生。

直到中平四年,休屠胡反叛。

匈奴休屠部落早在西漢時就占據了河西一帶,此後雜居於並州、涼州、關中,比南匈奴歸附的更早,但是卻沒被朝廷重視,甚至在南匈奴歸附後直接將休屠諸胡歸屬南匈奴單於管治。

中原叛亂不斷,朝廷的兵馬不夠用,只能不斷征調匈奴各部四處平亂,休屠部落不是南匈奴嫡系,南匈奴單於每次征兵都從他們那裏征,壓榨越來越狠,怨氣也越積越多。

被征調無度的休屠各胡終於起兵造反,先殺掉西河郡太守和並州刺史張懿,然後聯合南匈奴左部胡,聚起十萬之眾,殺掉南匈奴羌渠單於,擁立須蔔骨都侯為新單於。

再之後,就又是朝廷那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安排了。

南匈奴內部生亂,靈帝不許前去幽州平亂張純之亂的羌渠單於長子於夫羅返回繼承單於之位,被休屠胡擁立為新單於的須蔔骨都侯也很快死於叛亂,偌大的匈奴部落,竟然陷入沒有單於的境地。

於夫羅沒法回去,不得不南下流亡,和白波軍、黑山軍這些起義軍一起劫掠為生,前些日子剛被被曹操打敗,如今好像已經率領殘余部眾南下奔逃。

兗州往南,正好是袁術袁公路的地盤。

郭嘉整個人都支棱了起來,也不擔心他們家主公會不會被不省心的弟弟氣到,更不擔心這人見了那倆人後回來暗自傷神。

是他看走眼了,人都是會變的,生死之際感悟最多,再軟和的脾氣經歷過滅門之事也會強硬起來,主公還有袁璟小公子,就算為了小公子,也不會因為那倆人傷心。

他們家主公不會躲起來舔傷口,他只會把惹到他的人揍的渾身都是傷。

他們有錢有糧有兵有馬,怎麽也輪不到他們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