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流離不平(第2/4頁)

兄弟兩個都不樂意管朝廷的事情,看那邊沒什麽大事兒,回過神來繼續打。

袁術自認為不比袁紹差,他是袁氏正兒八經的嫡子,不是過繼出去才得了個嫡子身份的婢生子,論起身份明明是他更尊貴,那些和袁紹交好的簡直都瞎了眼。

不把那家夥打得跪地求饒,天下人豈不是要恥笑於他。

袁術長這麽大,吃什麽都不吃虧,得知袁紹聯合荊州劉表,想南北夾擊來鉗制他,立刻將孫堅從豫州召回來。

他已經做好準備供應軍糧讓孫堅攻打劉表給劉表一個好看,讓他知道隨便插手別人兄弟間的矛盾有多不明智,結果一個不注意,孫堅那個混賬竟然帶著他的糧草跑去兗州了。

兗州有黑山賊肆虐,曹操被黑山賊牽制反,無力插手別的事情,這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兒。

他本想著趁沒有後顧之憂把劉表解決了,結果可好,孫堅竟然跑去兗州幫曹操剿滅黑山賊。

那家夥就是趁黑山賊作亂攻打兗州他都沒有那麽生氣,能打下來兗州,好歹能證明他的本事,守不守得住再說,至少曾經打下來過。

但是並沒有。

孫堅狗賊帶著他的糧草,跑去兗州,不回來了。

袁術本來被袁紹劉表氣的不行,難得大方放糧,想借那數萬兵馬讓劉表知道選擇合作夥伴需慎重,沒想到最後不光沒能打得了劉表,還讓孫堅從他手裏騙走了那麽多糧草。

是可忍孰不可忍,從沒被人這麽羞辱過的袁公路反應過來,立刻和兗州杠上了。

袁紹回去北邊和公孫瓚對峙,劉表自己沒膽子派兵離開荊州,京城那邊董卓和他手下的親信盡數被誅,朝廷被司徒王允把持在手中,誰都沒空耽誤他報仇。

董卓亂政之時,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討伐,孫堅起兵不久先做了兩件事,兵到荊州,逼殺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殺死南陽太守張咨。

二人關系好的時候,這些都是英雄之舉,是性情中人,是值得上表稱頌的事情,二人關系不好的時候,這些就是逆賊反臣之舉,是隨意誅殺朝廷命官,是不將朝廷放在眼裏,其罪當誅。

袁術的理由找的非常好,想要豎起大旗聚起周邊各路諸侯對兗州群起而攻之。

只是中原戰亂已久,手裏兵多的要麽正和人打著抽不開身,要麽躲在一邊兒觀望,不肯輕易戰隊,手裏兵少的一個二個倒是挺積極,就是派不上什麽大用場。

總之不管怎麽說,討伐孫堅的軍隊算是組建起來了。

之前關東聯盟,曹操是發起人,袁紹是曹操的好友,有曹操的偏心眼在,聯盟盟主不出意外的落到袁紹手中。

現在討孫聯盟他袁公路是發起人,聯盟中各路人馬沒有誰身份比他更尊貴,盟主之位自然非他莫屬。

袁術對孫堅恨的牙癢癢,長安城,幾乎沒有存在感的朝廷也沒有閑著。

長安朝廷如今已是岌岌可危,好在沒了董卓和涼州兵馬的威脅,老將皇甫嵩重新執掌兵權,至少能護得京都安寧。

王允時刻關注著京城之外的情況,自董卓亂政一來,天下各路太守州牧都不再聽從朝廷命令,天子詔書不知道送出去了多少封,回應的寥寥無幾,再派人去問罪,又說是戰爭阻斷了道路,路上劫匪盛行,皇帝的詔書可能被哪個山賊給搶了,根本沒有到達他們手上。

全是借口。

王司徒在長安城一手遮天,身為小皇帝唯一的依靠,這些天可謂是風生水起,見不得半點挫折,奈何現在朝廷自身難保,根本壓不住那些兵強馬壯的諸侯,他受了氣也只能忍著。

一個二個都是逆賊,等陛下長大討逆平亂,現在不聽朝廷命令的人,到時候全都送上斷頭台。

王允知道袁術打著維護朝廷尊嚴的名義攻打孫堅時老懷欣慰,天真的覺得天底下那麽多反賊,終於出了一個一心向著大漢的好苗子,馬不停蹄的立刻派人去南陽傳旨,授袁術為左將軍,封陽翟侯。

萬萬沒想到,新任太傅馬日磾到南陽給袁術舉行封爵的拜授儀式時,話還沒說幾句,就直接被搶了符印關押了起來。

這個苗子,的確是個“好苗子”。

別人不聽朝廷的命令,好歹還找個借口敷衍一下,這位可好,上來就把朝廷的面子往腳底下踩。

王司徒差點被氣的吐血三升,馬日磾身為太傅,三公之一,豈是他袁公路說關押就關押的,說什麽為了朝廷的面子征討孫堅,分明他自己更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馬日磾畢竟是錄尚書事的太傅,長安朝廷缺不得他,王允數次派人前往南陽要人,都被袁術不軟不硬的給擋了回去。

他忙著討伐逆賊孫堅,有什麽事情等他打完孫堅再說。

袁術這邊風風火火拉起大軍,兗州那邊的孫堅和曹操也沒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