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起微瀾(第3/4頁)

高順的兵是私兵,張遼的兵也是他自己招募的,董卓手下有涼州兵,短時間內看不上千兒八百人的小部隊,也就是說,他們二人在董卓軍中的地位都相對獨立。

原煥把玩著落在手邊的發絲,給爬到自己跟前的小家夥轉個身,眉眼含笑推測他們能在郿塢待到什麽時候。

董卓滅袁氏滿門的舉動過於輕率,若是畏懼袁隗對他不利,隨便找個借口將人軟禁也好過直接殺掉。

兩漢時選拔官員主要是舉薦,“門生故吏”已經算不上是潛規則,而是直接放在明面上的規矩。

按照官場規矩,袁隗將董卓提拔到高位,董卓什麽時候都要矮他一頭。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把老領導滅族的事件,別說是兩漢,縱觀上下幾千年也不多見。

董卓這事兒辦的太不地道,直接得罪了全天下的士人,越來越多的人投向他的對面袁紹很正常。

他殺害袁氏子弟之前,天下人不好光明正大的投奔袁紹、袁術,現在袁紹、袁術慘遭滅門,別管是真的想為他們報仇,還是借此機會揭竿而起,總之打著袁氏旗號起兵的部隊呈現出井噴式增長。

之前殺伍瓊、周毖便悔不當初,想來如今更後悔屠戮袁氏滿門。

庭院外的青石路上,張遼腳步輕快的朝大門而來。

年輕的小將臉上藏不住事情,接到長安的消息後例行來這裏匯報,走到門外看到陽光下眉目如畫宛若仙人的清雅青年,拍拍臉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才放輕腳步走進去,“大人。”

“文遠來了。”原煥將玩兒累了的小家夥交給侍女,坐起身來笑吟吟道,“可是外面又有變故?”

“大人料事如神。”張遼摸摸鼻子,硬挺俊朗的年輕小夥兒慢吞吞挪到廊檐下,瞧著還帶了幾分忸怩,“京城傳來消息,關東聯軍內部出現矛盾,幾路諸侯各懷異心,想來很快就會化作鳥獸散。”

原煥已經習慣這小子時不時的不正經,好在只要他自己足夠正經,別人正不正經在他面前都沒有區別。

關東聯軍內部出現矛盾,他那兩個好弟弟終於準備分道揚鑣了嗎?

仔細一想,的確該到那個時候了。

討伐董卓的各路聯軍號稱十八路諸侯,十八路諸侯能有八十種不同的心思,謀略才幹足以剿滅董卓的曹操沒有足夠的威懾力,威懾力足夠號令群雄的袁紹又懷有私心。

駐紮在酸棗的大軍每日大擺宴席,想出兵的被各種阻攔,以致沒有人和董卓正面交鋒,如此明爭暗鬥爾虞我詐,聯軍不散才有問題。

張遼這次收到的消息不只有聯軍內部的勾心鬥角,還有聯軍中袁氏兄弟的矛盾。

自董卓毒死弘農王、強迫小皇帝西走長安,徹底斷了聯軍讓弘農王復位的念想後,部分人已經準備放棄被董卓掌控的小皇帝。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如今世家勢大,對他們來說皇位上坐著的是誰不重要,只要能保證家族利益,誰當皇帝對他們來說都一樣。

小皇帝和朝中大臣遷至長安,董卓率兵在洛陽迎敵,涼州兵的勇猛天下皆知,聯軍為了保存實力,大多都不願意和他們正面交鋒。

他們一時半會兒打不退董卓,便開始琢磨別的事情。

韓馥、袁紹以及關東諸將商議,認為當今天子年齡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遠在長安,關塞相隔,不知生死,不如另立新君,以保天下太平。

袁紹選中了幽州牧劉虞,試圖推劉虞為新君,董卓擅行廢立招致無數人反對,他想立新君自是不能重蹈董賊覆轍。

長安名義上有幼主,滿朝文武卻視幼主於無物,事事以董卓為首。

如今黃巾造反,天下動蕩,漢室不幸,皇綱失統,逆賊董卓禍加至尊,冒天下之大不韙,毒殺陛下另立新君,其罪當誅。

陛下已亡於董賊只手,若想使海內中興,為今之計當派兵駐守關卡要塞,東立新君以保太平。

言下之意,他們不承認長安小皇帝的合法性,真正的皇帝已經被董卓毒殺,如今天下正處在無主的狀態,他們要從漢室宗親中推選出一位合適之人榮登大寶。

這位合適之人,便是東海恭王劉彊之後、宗□□宗正、幽州牧劉虞。

袁紹和韓馥商量出結果後,關東聯軍中反對之聲不斷,袁術假借維護忠義堅決反對,曹操更是差點和他們在陣前吵起來。

聯軍起兵為的是討伐董卓救天子於水火之中,如今天子幼弱,雖然為逆賊所挾持,但是並沒有其他過失,此時改立新君,他們的所作所為與董卓有何區別。

問題是聯軍的主事人是袁紹,別人反對歸反對,他該幹什麽還是幹什麽。

不久,袁紹就以關東諸侯的名義派人去幽州拜見劉虞,試圖讓他以宗室子弟的身份登基稱帝,只是被劉虞給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