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起微瀾

*

天寒地凍,長安城一片銀裝素裹。

正午時分,慘白的日頭斜掛在半空中,冷風呼嘯而至,只有守在火爐旁才能獲得些許暖意。

朝臣們身著官服離開皇宮,走出金甲兵的視線範圍才敢低聲交談,袁氏滅門之禍慘絕人寰,自董卓入京,他們身邊的同僚接連遭難,但是像袁氏這般禍及滿門的還是頭一遭。

黃巾之亂尚未完全平息,漢室威信受挫,萬不得已只能讓地方各組軍隊平亂,與此同時,宦官十常侍和外戚何進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終於在中平六年,靈帝駕崩之後,雙方徹底撕破臉皮,大將軍何進被宦官所殺。

隨後,虎賁中郎將袁術進攻皇宮,中軍校尉袁紹率軍入宮大肆屠戮宦官,十常侍之首張讓挾持少帝和陳留王逃往洛陽以北的小平津,京師大亂。

何進被殺之前,不顧勸阻下令征召前將軍、斄鄉侯董卓進京討伐宦官,恰逢此時,董卓率領軍隊抵達洛陽西郊,於北邙阪下與少帝和陳留王一行相遇,勤王救駕乃大功一件,功勞從天而降,不要的那是傻子。

董卓趁此機會帶著軍隊浩浩蕩蕩地洛陽城,他久居西涼,想在極短之日於朝中樹立權威,最快莫過於廢舊帝、立新君之舉。

然而,無伊尹、霍光之志,擅行廢立為謀逆也。

朝中反對之聲不斷,董卓卻不為所動,先是用計令呂布殺死丁原奪其兵馬,又逼走堅決反對廢立之事的袁紹,待一切準備就緒,於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廢少帝為弘農王,推陳留王為新君。

緊接著,董卓自署相國,鴆殺何太後,成為漢室實際控制人,天子年幼不知事,朝中發出的詔令均出自他手。

天下將亂,董賊無道,初平元年正月剛過,關東州郡紛紛起兵討伐董卓,軍陣旌旗獵獵氣勢磅礴,兵鋒之盛鮮有能及。

董卓聞之駭然,逢其女婿牛輔率兵三萬討伐河東白波軍大敗而歸,若關東聯軍與白波軍取得聯絡,他在洛陽便是腹背受敵。

關東軍來勢洶洶,董卓生怕局勢失控,派人鴆殺弘農王劉辯,強行遷都至長安,先以車架送走剛被他扶持上位的小皇帝,又以騎兵、步兵強逼洛陽數百萬人西行,途中因兵馬踐踏、饑餓疾病、劫掠被殺的而亡的百姓不計其數。

自洛陽至長安,積屍盈路,白骨遍野,洛陽城周邊兩百余裏不復人煙。【1】

小皇帝抵達長安後以王允輔政,董卓留在洛陽搜刮錢財,又因袁紹袁術起兵而兇性大發,袁氏一族在長安者二十余人盡遭屠戮,連繈褓中的嬰孩都未曾幸免,可見其喪心病狂至何種地步。

慘遭滅門的袁氏族人草草埋於青城門外,董卓擔心有人盜走屍體安葬,旋即將屍體運至郿塢藏匿,可憐汝南袁氏滿門英傑,竟落得如此下場。

消息傳出之後,朝野上下無不嘩然,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誰都沒想到董卓竟能放肆至此,不顧袁氏在天下士人中的地位直接夷其全族。

朝廷以察舉制選官,袁氏一族根基深厚,世家大族關系盤根錯節,更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太傅袁隗對董卓有提攜之恩,董卓自己尚且是袁氏門生,他連袁氏都敢屠戮,其余人在他眼中豈不更是想殺就殺。

想到這裏,所有人都感到毛骨悚然。

袁氏在朝中地位極高,袁隗官居太傅,袁基年紀輕輕便做到九卿之一的太仆之位,若無意外,他便是袁氏下一位三公。

董卓的屠刀能落到袁氏頭上,難保下一刀不會落到他們身上。

董卓出身西涼,先前強行廢立蠻橫遷都,名聲已經跌至谷底,遷都之後作風更加殘暴,誅滅袁氏全族的行徑可謂直接將自己置於天下士人的對立面。

豺狼野心,潛包禍謀。

在天下士人、尤其是袁氏門生眼中,這等暴虐無道之人,將其挫骨揚灰都不足以泄憤。

“此事一出,袁氏和董卓便是不死不休,國家多難,社稷多災。”

“只盼聯軍得勝,洛陽已遭大劫,今後不知又要遭多少刀兵。”

*

數九寒天,清晨更是冷煞人,長安城內家家閉戶,除了巡邏的士兵,街上沒有半個人影。

一隊押送輜重的士兵從長安城向西行至郿塢,為首之人打馬行至城門拿出令牌,待城內衛兵確定來者身份放下吊橋,然後帶人將運來的輜重送往庫房。

袁紹、曹操等十八路諸侯聲討董卓,董卓一把火燒盡洛陽城,遷都長安,於長安以西二百五十裏處築塢,號曰“萬歲塢”,又稱“郿塢”。

遷都至今不過半年,郿塢已經築成,董卓征調民夫二十五萬人服役,將郿塢修築的和皇城一般無二,城墻薄厚一如長安,內蓋宮室,塢中廣聚珍寶,積谷為三十年儲。

郿塢築成之日,董卓親自帶領董氏族人來此,自雲:“事成,雄據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