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這是一個覺醒的故事(第2/4頁)

好像這個事,和我有點關系?

觀眾們看著書本中的那些人物出現在電視上,一開始只是覺得他們鮮活。

看到他們的討論的時候,猛然發現,好像他們討論的事情,其實很近。

再然後,是仲甫先生出場,胡子拉碴,長發都遮住了眼睛。

“這是仲甫先生?”

“怎麽是這個裝扮?”

而且他一出場,就是在偷飯吃?

大家看了下去。

也看到了仲甫先生的觀點,也看到了這些人為了救國而展開的討論。

慢慢地,一集過半,居然沒有多少人中途退出。

而故事,也講到了喬年和延年。

那是兩個年輕人,正在碼頭上扛大包。

“欸?陳……的兒子?我以前怎麽不知道?”

誰也別裝逼,在《覺醒年代》之前,即使是很多大學生,也未必知道這些人。

而在《覺醒時代》裏,只用了一個鏡頭,就把陳延年的性格給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和弟弟扛完大包之後,滿臉的汙泥。

一邊吃著硬邦邦的餅,一邊拿碗喝著水。

而恰好在碗裏,有一只螞蟻漂浮在水上。

他用手指把那螞蟻緩緩地撈起,放在指尖,認真地看著。

那曬得黝黑的臉上卻露出純真的笑容。

那一刻,人們看到了他眼睛裏的光。

他眼睛裏的,悲憫。

最後,他悄悄地把這螞蟻放在了路邊的一棵野花上。

“媽耶,這鏡頭太強了!”

“臥槽,為啥我都不認識這個人,我看著這一幕,咋有點想哭啊!”

“他的眼睛好清澈啊。”

可其實,正是這樣連螞蟻性命都珍稀,並且在撈起螞蟻之後笑著看它的人,才會悲憫這個民族吧?

才會不在意自己的犧牲吧。

一切,都是埋好了伏筆的。

“好細膩的電視劇!”

“不枯燥,看得下去!”

“我還以為是那種講大道理的電視劇呢,結果不是,很真實,很好看。”

真的是在不知不覺中,所有人看完了兩集。

對於很多中年人來說,歷史劇,本來就是他們的愛好,而這片子又拍的那麽細膩,他們當然能看下去。

反應最大的反而是年輕人們。

電視劇播完的半個小時裏,網絡上的評價就開始發酵了。

“這個劇和我想的一點都不一樣!裏面的人不是呆板的,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仲甫先生也有難斷的家務事!好看!”

“說實話,我甚至以為這是小說了,完全沒感覺到是歷史劇!”

“這個電視劇的鏡頭還有質感,真的頂!”

“我準備再多看幾集!”

兩個小時後,《覺醒時代》的評分達到了9.4分。

只要有人討論,這個電視的觀眾群體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有的年輕人甚至第一次和爸媽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著以前他所以為枯燥的歷史劇。

到了第二天,這部劇收視率漲到了3.2。

第三集,又出現了一個絕到極致的鏡頭。

是一個人出現了。

在視頻裏,音樂聲響起。

那是一條街道上,下著大雨,乞丐趴在地上,在汙水中撈起自己剛剛討來的食物。

軍閥的馬在橫沖直撞地沖撞百姓。

閣樓上,闊太太們笑著看著這一切。

在路邊,窮人家的孩子坐在路邊,神情麻木,他們的母親在呼喊著:“賣孩子啊,多乖巧的孩子。”

“先生,看看孩子吧。”

汽車裏,有錢人家的孩子穿著得體的服裝,嘴裏吃著面包。

那個人,冒雨奔跑。

左手抱著一套新青年,右手在額前擋雨。

他從風雨中走來,逆著光奔跑。

他看見了這一切,記住了這一切。

後來,他改變了這一切。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不行不行,陪著這個音樂,我有點想哭!”

“我也是!”

“全體起立!”

“哎呀這個鏡頭,我的天啊,我的眼淚。”

不知道為什麽,看到這個人出場,總有人想要流淚。

而這部劇,能讓人流淚的場面太多了。

震撼人心的鏡頭也太多了。

……

比如第十四集,魯迅創作狂人日記。

在這部戲裏,之前魯迅出場的時候,很多觀眾就直接驚呼了。

這片子裏的魯迅,留著又粗又直的眉毛,眼神犀利。

“太像了!”

“魯迅從歷史書裏走出來了嗎這是?”

而到了魯迅創作狂人日記的時候,這種感覺,直接溢出屏幕。

魯迅的表弟來BJ,一路上看到好多餓死的人,受了刺激,瘋了。

他凝視著表弟離去的背影,嘴角抽動,伸手擦亮了木雕的關公像上,沾滿塵土的青龍偃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