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特效之王!

到底是什麽在影響華夏電影的輸出?

一方面是文化特性。

另一方面,還真的是技術。

特效影響電影輸出嗎?

有人說我只要劇情好,肯定賣得出去啊。

這就想當然了。

很多小說裏寫得,主角不管不顧,拿出來一部《鋼鐵俠》劇本就在國內拍,然後風靡全世界,這就有些不現實。

因為你沒有人家那種特效思維,自己又不懂技術,即使是雇傭外國的團隊,別人也很難理解你腦子裏想象的畫面是什麽樣的,而且還有可能設置技術壁壘。

最真實的結果就是一個挺好的劇本,最後頂著不倫不類的特效走向世界。

用30年前的特效水平來進行作品輸出,對於看慣了好萊塢的海外人來說,好比看慣了無碼1080p的你,突然看到一個360p的視頻。

放大了看,全是馬賽克。

是不是觀感上就差了很多?

那麽華夏電影特效到底和好萊塢電影特效有多大的距離?

客觀的說,10-20年。

不是差在設備上,也不是差在硬件上,而是差在人腦子裏的經驗。

好萊塢的特效歷史比華夏特效歷史長了幾十年。

技術是要在用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的。

所以這些經驗的差距,就決定了特效水平的差距。

當然了,國內有一項特效技術應該是比國外強的。

摳圖嘛。

因為用的很多。

如果你去好萊塢你會發現,目前仍有一大批白發蒼蒼的老人活躍在特效制作的一線,而國內的特效工作人員大多數是年輕人。

而且叠代更新很快。

因為國內的特效工作人員待遇不好。

那肯定好不了,國內的一部電視劇的制作周期大概是一年多,這其中大量的投資花在演員身上,留給特效公司的錢本來就不多。

時間不夠,錢也不到位,特效工作人員的經驗又不足。

甚至成片之後導演就直接把片子扔給特效公司了:“這裏給我加個泰坦巨猿!”

那特效公司的人也懵啊。

泰坦巨猿長啥樣你得告訴我啊?

回頭看看酬勞,再看看給的時間限制。

算求,整個大猩猩上去算了。

導演一看,大猩猩就大猩猩吧,反正有流量明星在就行,於是屁顛屁顛地上線了。

流量的粉絲們一看:“哇,有哥哥在,猩猩?什麽猩猩?這個電視劇我就沒看到猩猩啊,我眼睛都在割割身上了,我看到割割眼睛裏都是星星!”

“什麽?你跟我說這電視劇特效不好?你是看到我割割演技挑不出毛病,開始找茬了是吧?”

於是,流量明星、粉絲、投資方皆大歡喜。

只有頭腦清醒的觀眾捏著鼻子看著屏幕上的那一堆堆屎一樣的作品在懷疑人生:“難道現在只有這種劇了?”

我們常說電影工業體系,什麽叫電影工業體系?

說白了就是專業的事給專業的人幹,並且拿到應得的報酬。

好比在一部以魂環和魂獸為核心設定的電視劇裏,特效的投資本來應該占50%,結果你只給了5%,剩下的45%給演員了。

這就叫體系的畸形。

所以你看啊,特效水平不如人家,甚至很多專業的崗位都沒有,這叫工業體系不全。

然後該給特效的錢給不到,這叫體系畸形。

這種情況下,還談作品輸出?

能拍出一個正常的作品來就是難能可貴了。

所以在地球上,當《流浪地球》端上來的時候,很多觀眾才會感到激動興奮,並聲稱在這部電影身上看到了國內電影工業體系成熟的希望。

以方澈的觀察來看,藍星這邊的華夏也存在差不多的情況。

比如特效人員的待遇還是不好。

很多影視劇花在特效上面的預算遠遠不夠。

“這樣的話,就只能在國內騙騙錢……”方澈沉吟著。

“澈哥!澈哥!”這時候方澈旁邊響起一道聲音。

方澈擡起頭,正好對上陳宇的目光。

“想啥呢?第一次演唱會還緊張了?我們決定去慶祝一下,走啊。”陳宇滿臉興奮地說道。

方澈掃視了一圈,所有的選手都目光期待地盯著他。

“走走走!一起!”

這種時候再不出面就太裝逼了。

這天晚上,齊魯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方澈、許青蒂等人、還有所有的選手,還有正宗好涼茶那邊的代表大家齊聚一堂。

所有人都笑得很開心,只有正宗好涼茶那邊的代表有些悶悶不樂。

席間,他端著酒杯來敬方澈和陳宇等人:“方澈監制、陳宇導演,這一次我是真的服了!1.5個億啊!”

那可不是1.5個億嘛。

最終《好聲音》的收視率是4.5。

在2.8的基礎上,每增加0.1多加6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