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格局》(第2/6頁)

你看這機會這不就來了嘛。

方澈是學旅遊的,在旅遊學中,有一個“最後一公裏”的說法。

大概可以理解為,很多特別好的景點,距離主交通幹線有一段距離,而如果不打通這一段距離的話,這些景點是沒有人去的。

一些貧困地區的特產也有這種情況。

華夏的主交通幹線已經鋪設了很多,高速幹線可以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市以及大部分的縣級市,但是從貧困地區甚至是貧困山區到主交通幹線這一段距離,需要克服。

這就是所謂的最後一公裏。

不克服這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山裏的土特產根本賣不出去。

如果要扶貧的話,那不如用蟬基金的錢,來打通這段距離的物流。

建“最後一公裏”的物流線以及在當地的收購站。

屆時《舌尖上的華夏》一播出,這些土特產,自然有市場。

要知道,在地球上,僅僅是一集《舌尖上的中國》就把寧夏的灘羊給帶火了。

這樣的話,當地居民自然是有錢可賺的。

為什麽這麽篤定?因為方澈上輩子就幹過這個。

至於方澈所架設的物流線和收購站甚至是一些特產的初加工工廠能不能賺錢,這就另說了。

但是慈善,就別想著賺錢了。

再說了,就算是賺錢,按照相關條文規定,慈善基金產業下所賺的錢,70%還是要用來做慈善。

畢竟,以慈善的名義為自己斂財的渣滓也有不少。

方澈當即把周奇叫到了自己的屋子。

“我跟你說啊,這幾個地方,像什麽秦巴山區的西和縣,這裏的半夏、花椒、八盤梨、漢中仙毫、鎮巴臘肉、山陽核桃……”

“這些地方,你多找些人,去當地看看能不能建個物流站或者收購站之類的,幫助這些土特產往外賣。”

周奇都愣了,心說你建學校也就算了,怎麽現在還開始搞土特產了呢。

“哥,你說的這些事情可要花不少錢呢,那麽多人力物力搭進去。”

方澈笑了笑:“三個億夠了,不夠再說。”

“行吧,我真是看不懂你,土特產往外賣,那也得有人買才行,這不是白白地往裏面搭錢嘛。”

“去吧去吧,多找些人,我也不閑著,我去搞能讓這些特產賣出去的路子。”

周奇定定地看著方澈。

要把那些偏遠地方的特產賣出去,那可不是一個小工程。

但是方澈一向有自己的路子,周奇也不多說什麽。

……

如果說《舌尖上的華夏》是為了扶貧。

那麽《山海情》則是為了記錄,記錄曾經的扶貧成果。

小趙曾經去過閩寧鎮支教,回來之後方澈和她聊過,這個世界的閩寧鎮和地球上的閩寧鎮幾乎沒有差別。

那麽《山海情》就可以開拍了。

正如方澈所以為的,如果能夠產生一些好的作品,去把觀眾往積極的方向引導,那麽也不辜負這個世界打在自己身上的聚光燈。

《山海情》有積極意義嗎?

太有了,這部作品至少告訴了大家,如今的溫飽和幸福來之不易。

當然了,從功利的角度來講,有人常說很多文藝作品可以塑金身。

這麽說吧,在所有可以塑金身的文藝作品裏,《山海情》是第一梯隊的。

可能《那年那兔》在這方面都比不上。

一個是這個作品和當下的政策契合,再一個……

去查查當年的對口幫扶政策的具體信息就知道了。

周奇走後,方澈在自己的屋子,開始寫《舌尖上的華夏》的文案。

第一季一共7集,幾顆記憶果實就可以解決。

這一寫,就寫到了晚上六點。

回家吃飯,順便和小趙告別,明後天估計又要離開秦城了。

方澈回家的時候,小趙正在屋子裏寫論文。

“我回來啦。”方澈一邊換鞋一邊喊道。

“來了。”趙蟬兒從書房裏穿著粉色的小拖鞋走了出來。

“飯沒做呢吧?今天晚上我做飯?”方澈擠眉弄眼地笑道。

小趙一看他這德行,立馬心裏了然了:“這是又準備走了?跟我這獻殷勤呢是不是?”

方澈在秦城呆的時間實在是不多,往往住不了幾天就溜了。

方澈嘿嘿笑道:“明天去齊魯看看《好聲音》的錄制,然後再去京城。”

小趙一邊收拾桌子一邊問道:“去京城幹什麽?”

“和央視談個合作項目嘛。”方澈說著擼起袖子進了廚房。

米飯早就熬好了,只剩下炒菜。

方澈一邊拿過冰箱裏的西紅柿開始清洗,一邊說道:“跟你說我最近可幹了不少正事啊,我準備拍個美食節目。”

“我還準備拍個電視劇,叫《山海情》,就是你呆過的那個閩寧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