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霸王票加更)(第3/4頁)

顧炎武道:“我不是擔心太子幹不好皇帝的活……罷了,和你說你也不明白。”

他總算知道,為什麽胤禔會天天對弟弟們皺眉頭。

這幾個皇子雖然比旁人厲害幾分,但腦海中都少幾根筋。

他猜測,這幾個皇子大概是被太子寵壞了,所以思想都很單純,特別對帝王和太子的關系特別天真。

顧炎武匆匆來到大清皇家莊園,康熙的兔子正好烤好。

“顧先生坐。若不能吃烤物,本王讓人燉了些爛熟的羊肉,顧先生等會兒吃羊肉。”康熙笑道,“真是許久不見了。顧先生可還認得本王?”

顧炎武黑著臉道:“化作灰都認識。”

康熙:“……”

這前明遺民說話還真是一如既往的不好聽。

康熙從懷裏拿出書信,丟給顧炎武:“你那學生對先生所做之事向往極了,本王真是擔心他,可不能被你的高尚影響得移了性子。皇帝不能是一個好人,先生所期望的聖人君王若在現實,只會亡國。先生這次出訪海外,是否終於和本王有了共識?”

顧炎武沒有說話。

他拆開信,看著太子俊秀挺拔的字跡,仿佛看到了自家那個弟子在面前侃侃而談。

顧炎武的神情逐漸柔和,終於開口:“我見到海外的貴族後,確實明白,太子不能當一個聖人君王。”

顧炎武將書信合上,十分珍惜地放進懷裏,道:“我原本以為,你們大清已經沒了邊境之憂,就算有零散戰爭,在你這一代就能結束。太子是守成之君,是讓國家休養生息的中興之主,這樣他就應該當一個聖人。”

顧炎武看得出來,康熙雄心勃勃,更具滿清野人的氣質,肯定會四處征戰。

到了太子繼位的時候,得到的便是一個疆域廣闊、邊境無憂、但內在千瘡百孔的龐大帝國。

這時候,太子就要興文景之治,安靜下來,緩和國內諸多問題,行聖人之治。

當然,聖人君王也是需要殺人。但聖人君王要行王道,不能行詭道,這樣才能讓人服眾,才能讓之後的君王性情在太子的影響下,盡可能的不偏移。

顧炎武和唐甄論道之後,決定到海外走走。

他想看看,讓明明秉性很善良的太子,兵行險路整頓國內矛盾的海外諸國,究竟有多可怕。

現在他看到了。

顧炎武看著海外他們自稱盛世、自稱世界霸主的國家中,那些根本不能稱之為人的百姓,顧炎武看著他們互相攻訐連年征戰的原因,明白了太子為何要違背本性。

剛入關的殘暴滿清是野人,是未開化的蠻夷。

而這些海外諸國貴族,根本不配被稱之為人。

華夏中其實也有無數慘事,但哪怕是異族當政,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只要能坐穩皇位的政權,都是會吸納其他國家、民族的人為自己的百姓。

他們或許剝削百姓,或許歧視某些人,但也是把人當做人來剝削。

無論哪個國家,只要其他人肯學他們的生活,就能成為他們的族人。

若是胤礽在這,就能用更現代的術語解釋顧炎武的話——華夏的漢人和蠻夷的區別,其實不在於血脈,而在於生產關系、在於文化習俗。

即,邊境的百姓,如果從事放牧,不讀書習字,居無定所,那麽他們就變成了其他人口中的蠻夷;蠻夷開始開墾、定居,讀書習字,就成了漢人。

當初宋朝許多人疑惑,燕雲十六州的漢兒為何鼎力支持金人?

因為他們已經在金國統治下幾百年,已經是金人而已。

但海外諸國並不是這樣。

他們是嚴格按照血緣種族區分。華夏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族類”是文化概念。但他們是生物概念。

顧炎武看到許多非白皮膚高鼻梁的人已經完全接受了歐洲的文化,已經在歐洲生活了許多年,甚至已經身處高位,但他們仍舊是異類。

傳教士在大清做官的時候,都能被其他清朝官員尊重尊敬,當普通同僚看待。歐洲完全不可能。

觀察之後,顧炎武明白了。就算現在大清和這些國家再怎麽交好,但大清、華夏一旦露出疲態,這群野獸立刻就會撕掉偽裝的人皮,露出嗜血的獠牙。

顧炎武參觀完海外的科學院,看到了海外軍隊的武器,看到了他們的工廠。

他發現,現在正處於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大清只能跟著一同往前奔跑,否則很快就會被甩開。那這群野獸就要撲過來了。

所以太子就算違背善良的本性,也要迅速壓制國內的混亂,讓大清的力量都用在奔跑上。

無論是用詭計逼迫江南豪族退讓,還是激著書生們去孔府門口絕望自殺,或者是任用宗室女子戍守邊疆……所有令人費解的行為,都是基於太子想讓大清快點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