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第3/4頁)

但在康熙晚年,有一個阿哥是真正手握過兵權的,那就是固山貝子胤祹。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下旨,“其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之事著十二阿哥辦理”。這個遊離於九龍奪嫡之外的皇子,不聲不響代替康熙總攬軍權,靜靜等候奪嫡結果。

雍正朝時,先封胤祹為履郡王,然後一路將其貶到鎮國公,可見雍正對這個曾經手握兵權的弟弟的忌憚。

不過經過幾年觀察之後,雍正發現這個弟弟確實沒有爭權奪位的心,在雍正八年,胤祥去世那年,胤祹恢復履郡王的爵位,讓其管理宗人府。

到了乾隆朝,胤祹升為履親王,宗人府、禮部都歸他管,他還要編書、要當軍機大臣,一路送走自己所有兄弟,辦完所有兄弟的葬禮之後才溘然辭世。

所以胤祹這個肝帝,不僅能肝,還待機時間超級長。

胤禌是多想不開,才和肝王之王的胤祹、胤祥組隊?

胤礽都想請康熙給這個小阿哥黨們賜名,就叫“肝王黨”好了。

胤禌如此有覺悟,胤礽當然不會辜負弟弟,立刻給胤禌增加了許多功課,以激發弟弟的潛力。

胤禌和胤祚一樣,是他這一世才熟悉的弟弟,他並不知道這兩個弟弟有什麽能耐。

那就從這一世中再慢慢了解吧。

六個阿哥回京,康熙的朝堂立刻被阿哥們管理成鐵板一塊。

六個阿哥性格各異,手段也各異,讓朝臣們苦不堪言。

康熙改革幣制本來是一件麻煩事,六個阿哥一聯手,還有胤礽坐鎮,再麻煩的事都能變成小菜一碟。

銅幣的樣式沒怎麽改變,銀幣和金幣都用了最先進的電鍍工藝。

朝中大臣知道銀幣和金幣會“鍍金銀”的時候,對其嗤之以鼻,覺得偽造貨幣肯定立刻就會泛濫,皇上馬上就會廢除新貨幣。

因為鍍金銀這項技術,不用電鍍就能實現。否則那些鍍金銀的佛像是哪來的?

火鍍法自古有之,連乾清宮前面的水缸都鍍了金子。鍍金銀有什麽能防偽的?

他們看到金幣和銀幣的樣品時,傻掉了。

這根本不是鍍金銀!

胤礽攤手聳肩,他從來沒說過電鍍鍍的是金銀啊。

金幣和銀幣的內核都是真的金子銀子。胤礽知道,在封建社會,貨幣本身沒有一定價值,只靠朝廷自己定價不可能。

所以他用來聚攏大清國內金銀銅財富,和收割海外財富的,根本就不是金幣銀幣。

他反而要讓金幣和銀幣非常有價值,才會讓海外的人習慣用大清的金銀幣。

用來聚攏金銀銅資源的,永遠都是紙幣,也只能是紙幣。

大清制造的金幣和銀幣,純度都不低。這樣的金幣和銀幣,顯然會有點軟。

在金銀幣的表面,胤礽用幾種比較堅硬的金屬,用電鍍的工藝做成了合金,鍍在了金銀幣的表面,但並沒有完全覆蓋金銀幣。

這些合金的顏色和金銀幣類似,但一看就知道不是同一種金屬。

金銀幣的防偽有三處。

第一處,金銀幣為機器壓制,所以所有花紋都一致,手工制造會有差異;

第二處,因為是電鍍,鍍層非常的薄,且非常的光滑均勻,火鍍法目前難以達到這一點;

第三處就在於電鍍的金屬本身,燃點低、堅硬,用如今傳統的方式很難熔煉。

胤礽相信,如果有人能把這三處都偽造成差不離的樣子,其花費絕對遠遠高於金銀幣本身所代表的價值。

特別是那種合金。除了合金的比例是秘密之外,就算合金的比例被泄露出去,他們要去哪搞到發電機?

之後的紙幣,也會用上只能電解出來的熒光染料。

這種防偽在後世看來肯定什麽都不是,但電還沒有大規模運用的時候,大清的金銀幣和紙幣用手工完美復制的成本絕對高得讓人打消這個念頭。

大清的新錢幣若要被大規模造假,得電力革命之後。

胤礽相信,就算這輩子有自己把發電機提前搞了出來,讓科學家們可以順著已經做出的機械做實驗去反推電力定理,讓電力革命來得更迅速,但大清也一定會走在電力革命的前列。

到時候,大清一定有新的防偽方法了。

錢幣的防偽不會止步不前,現在,他只要嚇大家們一跳就好了。

電鍍工藝很復雜,至少對胤礽來說很復雜。

所以,他只是一個提需求的臭甲方,無論是材料的選用、造幣廠的選址、工藝的保密等等,全部由李彤帶著大清科學院的人和皇宮的工匠完成。

李彤就相當於大清第一個造幣廠的廠長了。

胤礽很想用自己現代人的智慧去提一點意見,比如環保之類。但他逛了一圈,好像他考慮到的,科學家們都考慮到了,他沒考慮到的,別人也考慮到了,只好背著手訕訕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