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第2/2頁)

康熙對他們的信任不到讓他們去封國領兵的程度,不代表不信任。國內的權力,康熙可以放心給。

胤礽也想給弟弟們在國內留下一些事業,給他們更多的選擇。如果他們不喜歡去海外,留在國內也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審計署和出版署立刻建立,目前是胤礽主管。

胤礽已經選好了臨時充當審計署和出版署長官、以後可以成為胤祉和胤禛引路導師的人物。

這兩人就是許三禮和杜立德。

許三禮和杜立德都已經因年老祈求致仕。

杜立德因為太子遇襲的事回到京城,現在沒有離開京城,仍舊住在京城中,成為了康熙的顧問。

許三禮被提拔之後,從左都禦史一路坐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康熙沒有同意許三禮的乞休,許三禮如今雖已經辭去了吏部尚書的職務,但入文淵閣任大學士,仍舊每日與康熙議事。

許三禮是個很清廉能幹的禦史,適合去審計署;杜立德的學問、聲望、眼界非常適合出版署。

當然還有其他適合這兩個部門的人,比如唐甄。

但這兩個部門最終還是要交給胤祉和胤禛,現在的主管官員最好沒有任何權力欲、又會傾力教導胤祉和胤禛。

沒有誰比退休返聘人員更合適。

但人算不如天算,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四月、五月,連續三個月,胤礽接到了三個噩耗。

三月,杜立德病逝於京城;

四月,許三禮病逝於京城;

五月,常泰親自送來哀報,姚啟聖在台灣遭遇“海盜”時親往督陣,背部舊疾復發,病逝。

杜立德病逝的時候,康熙和胤礽都陪在杜立德身邊。

杜立德沒有說話,只是帶著滿足的微笑靜靜地看著康熙和胤礽,直到咽氣時,他才說了一句“皇上和太子要永遠好好的”,才閉上眼。

他閉上眼後,臉上的表情仍舊很滿足很開心,就像是完成了畢生心願。

康熙親臨發喪現場,定杜立德謚號“文貞”。

杜立德後代扶棺回鄉時,胤礽帶著小阿哥們親自送到城門外。

大清對文人的謚號,除了最高等的“文正”之外,第二位和其他朝代不同,為“文忠”,如索尼就謚號“文忠”。

第三位便是“文貞”。

原本的歷史中杜立德謚號“文端”,如今他在康熙心中地位已經遠不一樣。

許三禮病逝的時候,康熙雖沒來,胤礽也趕上了許三禮最後一面。

許三禮掙紮著從病床上爬起來,向胤礽磕頭請求贖罪。

他已經知道,當年自己能破例待在四阿哥身邊南下督辦海軍基地,之後青雲直上,是胤礽的舉薦。

許三禮一直兢兢業業辦事,也一直希望能報答太子的知遇之恩。

但胤礽一直沒有給他機會。

當他終於有了報恩的機會,胤礽希望他能繼續輔佐四阿哥,將審計署的架子構建好。他卻不能報恩了。

這對於很看重個人品行的許三禮而言,是莫大的遺憾和痛苦。

許三禮在重病之時,想把自己對審計署未來發展的建議都寫下來。

胤礽扶起許三禮,安撫許三禮,守著許三禮病逝。

他手中握著許三禮寫的折子。

折子很厚重,但未寫完,上面還有斑駁的血跡。

胤礽仰望著天空,攥著許三禮所寫折子的手指指關節泛白。

許三禮病逝,謚號文端。上輩子他沒有謚號,這輩子算是魂歸故裏時,也榮歸故裏。

當姚啟聖舊疾復發病逝的噩耗傳來時,胤礽以為自己會麻木。

胤礽聽到,姚啟聖是在陣前舊疾復發暴斃,在咽氣前還在振臂狂呼“殺敵!殺敵!”。他眼前一黑,悲傷的情緒居然才湧上心頭,不能自已。

康熙單手扶額,也忍不住垂淚。

“都走了,都走了……”康熙喃喃道,“這些扶持朕的老臣……”

康熙腦海裏閃過索尼的臉,閃過許許多多扶持過他的已經逝世的老臣的臉。

索尼幫康熙壓制鰲拜,力主康熙親政;杜立德不僅是康熙的老師,在平定三藩時還是康熙心腹謀士;姚啟聖平台灣、建海軍,在逝世的最後關頭還在喊著“殺敵”;許三禮幫康熙守住國庫,清繳欠銀,澄清吏治……

在康熙之前為帝的每個階段,扶持著康熙走向明君之位的老臣,一個接一個的逝世了。

常泰單膝跪地垂首,也不由淚流滿面。

“姚啟聖……謚號忠定。太子,你去送送他吧。”

“是,汗阿瑪。”

忠為文武通謚,忠定僅次於忠武。

前世姚啟聖沒有謚號,這一世,康熙終於肯定了姚啟聖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