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2/5頁)

康熙再次嘆氣:“還好你相信朕,常泰也相信朕。那日朕召見常泰,常泰直接問朕,現在是不是要學姜太公釣魚,釣出隱藏著的人。他還安慰朕,說太子一定無事,讓朕放心。朕還什麽都沒說呢,他張口什麽都說了。他沒聽過三國雞肋的典故嗎?把朕心思猜那麽準,就不怕朕疑心病太重,學那曹孟德把他砍了?”

唐甄道:“皇上不是曹孟德,常泰大人更不是楊修。皇上和常泰大人不僅是君臣,也是友人。常泰大人自然急皇上所急,不需要太多顧忌。”

康熙冷哼:“他就是顧忌太少。說什麽相信太子和直親王,非要留在宮裏給朕當侍衛,怕有人趁著朕生病而不利。朕還需要他來當侍衛?他該去保護太子和直親王!”

“舅舅是不信任女兒這一介女流呢。”嬌俏的聲音響起。

純禧端著一碗奶粥,娉娉婷婷走來。

“汗阿瑪,多吃點東西。太子寫的囑托上說了,生病時要補充體力,少食多餐,別聽禦醫什麽節食的胡言亂語。”純禧道,“汗阿瑪先用些東西再和唐先生說話,可好?”

“好。”康熙嘆氣,“朕真是被你們這些兒女管得嚴嚴的。不知道常泰和策棱到了太子那沒有。哼,天氣惡劣所以不敢來?這借口太拙劣了。他們絕對遇上了大事。”

他的寶貝兒子和大兒子其他不說,那作死精神是一等一的。聽到自己重病的消息,哪怕天上下刀子,這兩人都敢一人一匹馬,一個侍衛不帶混進京城來。

那兩人可是兩個不滿十歲就敢去嘩變軍營用鞭子抽將領的熊孩子。

康熙得知太子和直親王紮營不前的消息後心急如焚,問那傳信兵,傳信兵寧願被處死,也咬死了說太子和直親王紮營的原因是天氣惡劣,康熙就更心急了。

“朕啊,是恨不得立刻親自前去。”康熙喝完奶粥之後,看著碗,心中郁氣和暴怒之氣再次上升,又忍不住摔了一個碗。

唐甄和純禧公主都沉默不語。

康熙看著地上的碎片,努力壓制著自己的怒氣和……害怕。

在重病的時候,康熙忽然感覺,生命比他想象中的還要脆弱,一場偶感風寒,就差點要了他的命。

太子還未及冠,還未娶妻,雖比他當時繼承皇位時更年長、更優秀,但太子也還是個稚嫩的孩子。

他若這個時候去了,太子會如何?

康熙在重病恍惚時,腦海裏想的是太子自請代替他禦駕親征時的話。

太子說,若自己死了,太子還活著,那太子恐怕很難穩定局勢,至少也要廝殺一場,才能坐穩皇位。若朝中這麽一亂,窺伺大清的海外諸國可能就會打上門來。即使沒有,也會連累現在剛剛休養生息的百姓。

而若是太子在外面出了意外,只要自己這個皇帝還好好的坐在龍椅上,不過是再選一個繼承人而已,這大清不會亂起來。

太子的話很冷酷,很清醒,讓康熙不得不同意。

可人算不如天算,誰能算到太子在外征戰無事,他在宮中卻會突然重病?

太子能及時趕回來嗎?如果趕不回來會有什麽後果?

就算太子及時趕回來,又能否安定自己突然駕崩的亂局?

那一刻,康熙最恐慌的不是死亡將近,而是自己親手帶大的優秀孩子怎麽辦。現在朝廷局勢不穩定,外國更是虎視眈眈,他不能丟下太子一人面對著一切。

當康熙挺過來之後,仍舊不住後怕。

他重病時,太子妃居然要持刀威逼群臣,才能替自己服藥。

他還沒死呢!

太子留下的藥方和注意事項,群臣又不是不知道!這時候突然以“不能服用來歷不明的藥”而發難,這群人是什麽心思!

還有人大義凜然說要替他服用藥試毒。

太子留下的神藥不多,以他們所說的劑量試毒完,藥夠皇帝使用嗎?

他們如果故意裝作中毒怎麽辦?

就算什麽都沒做,皇帝都昏迷了,試毒的時間過長,耽誤了治療該如何?

幸虧太子妃夠果斷剛烈。

太子親自選的這個太子妃,雖不是眾人預想中的賢妻良母,但也擔得起一國之母的位置。

康熙閉上眼。他這裏好不容易挺過來,太子怎麽會同時出事了呢?

如此湊巧,讓康熙不得不思索這裏面是不是有什麽大陰謀。

為何太子和直親王出事的同時,自己會重病?

還是說,在自己感染風寒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動手布局?

讓羅斯人出手,好狠毒的計謀。既能除掉太子,還能阻止羅斯國和大清聯姻,甚至利用太子在民間的聲望,倒逼大清向羅斯國開戰,破壞羅斯國和大清好不容易得到的和平。

大清剛結束對準噶爾的平叛戰爭,若又向羅斯國開戰,且不說輸贏,只說糧草糧餉調度,就能拖累大清蒸蒸日上的國力,讓大清目前所有已經取得效果的改革暫時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