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2/4頁)

但這種強大有什麽用?百姓越發貧困潦倒,國庫一直岌岌可危,皇室完全成為對外擴張的傀儡。

越來越富裕的,只有那群“豪強”,這就是沙俄的寡頭經濟。

康熙揉了揉眉頭:“朕決不允許大清變成那樣。”

華夏大地從古至今的治國理念都是國富民安,是從上層到老百姓都歌舞升平。

雖說他們心中貴族和平民的“歌舞升平”標準不一致,但平民百姓的溫飽,一直是代代有志之士的目標。

康熙對外謀奪利益,也是想減輕國內百姓的負擔,將負擔轉嫁到海外諸國身上,而不是為了擴張而擴張,讓國內全面崩潰,大清皇室淪為傀儡。

陳廷敬心裏松了一口氣,繼續道:“臣認為,索菲亞執政,長遠來看對羅斯國百姓更好。但她若能改革成功,或許能與大清保持更長久的和平。所以臣決定,支持索菲亞。”

索菲亞執政理念更溫和,也更在乎國內平民。若大清更強盛,與大清為敵,顯然沒有直接與大清開放邊境,共同富裕更劃算。

康熙微微頷首:“你的決定很正確。”

陳廷敬雖支持索菲亞,但索菲亞矛盾的性格,讓她狠不下心殺死彼得一世,總幻想能維持現狀。

於是陳廷敬轉而直接找射擊軍合作。

若彼得一世繼位,射擊軍肯定所有將領都會被清算。陳廷敬告訴他們,彼得一世已經組建好軍隊,隨時準備和射擊軍作戰,射擊軍不能坐等優柔寡斷的索菲亞公主做決定。

這時候,他們必須拿出大清國內大阿哥黨的行動力,不管大阿哥知不知道這件事,先以大阿哥的名義幹了再說。

射擊軍作為老牌成建制的軍隊,其實勢力比彼得一世的少年軍略強一些,只是被彼得一世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又有索菲亞拖後腿。

當他們的頭腦變成了陳廷敬和大清一眾將領之後,又獲得了大清的武器支援,射擊軍突然發難,攻陷普列奧布拉任斯基村,彼得一世親自上前線指揮作戰,中流彈身亡。

歷史中中流彈、流箭而死的名人太多了,這個世界中,彼得一世也成為了了其中之一。

當殺掉彼得一世之後,射擊軍將領拿出已經準備好的女沙皇冠冕,送到索菲亞面前。

索菲亞就這麽一臉懵逼地成為了羅斯國第一任女沙皇。

原本沙俄第一任女沙皇是彼得一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在彼得一世死後登基,兩年後去世,走的是武則天七十多歲登基,“爽一把就死”路線。

在葉卡捷琳娜一世前,沙俄禁止女性繼位,所以索菲亞才如此猶豫,遲遲不敢動手。

在葉卡捷琳娜一世後,十八世紀包括葉卡捷琳娜一世,一共出了四任女沙皇。第四任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最為出名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將沙俄打造成當時歐洲第一強國。

說來很巧,原本是德國邊遠小公國公主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原名叫索菲亞·奧古斯特,因討好沙俄上層貴族,改成和彼得大帝的妻子、第一任女沙皇同名。

若未來德國再次和沙俄聯姻,或許聯姻的對象仍舊會落在索菲亞公主身上。

沙俄第一任女沙皇變成了“索菲亞一世”,那索菲亞公主或許就不會再改名,成為“索菲亞二世”和“索菲亞大帝”了。

歷史的巧合,真是有趣。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啊。”康熙感慨道。

胤礽也感慨地點頭。

華夏歷史上下超過五千年,現在這個世界發生的任何大事,似乎都能從華夏一屋子的史書中找到“前車之鑒”。

這就是華夏的底蘊。

“那索菲亞公主……索菲亞女皇,可對大清介入他們內政有什麽反應?”康熙問道。

陳廷敬嚴肅道:“臣不過是和羅斯國射擊軍的幾位將軍有私交,賣給了他們一些物品,是合法正規、過了明路的交易。羅斯國政變,和我大清沒有關系。我們沒有介入他們內政。”

康熙沉默了一會兒,失聲笑道:“你說得對。和我們沒關系。”

陳廷敬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如實稟報道:“索菲亞女皇的書信和使臣將稍後到達。臣已經與索菲亞女皇口頭上約定,羅斯國將全面退兵,開放雙方邊境市場交易,減少雙方邊稅。但索菲亞女皇除了這些條款,似乎有與大清聯姻的打算。”

康熙道:“朕有很多女兒都等著嫁人,她應該有兒子吧?你覺得她哪個兒子最合適?”

陳廷敬的神情更尷尬了:“皇上,索菲亞女皇還未婚。”

康熙:“嗯?那她是想給家中子侄求親?”

陳廷敬尷尬道:“不,她是……她是想自己與大清聯姻。”

英明神武且頭鐵的康熙大帝露出一個疑惑的歪頭表情。

此時可以看出,康熙與胤礽確實是親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