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霸王票加更)(第3/6頁)

現在索額圖敏銳地看到,羅斯國已經不是威脅,那麽康熙肯定會趁著羅斯國自顧不暇,趕緊把準噶爾收拾了。

所以他提前把這件事提出來,提醒康熙多給他一點時間調配後勤。

康熙沉思了一會兒,問道:“直親王,你認為什麽時候攻打準噶爾最好?”

眾臣聽到康熙直接問直親王,知道康熙是想擡一擡直親王在朝中的地位了。

胤禔收起懶洋洋的表情,在眾臣面前給了康熙面子,恭敬道:“臣認為,至少等一年。”

康熙問道:“為何?”

胤禔道:“臣請皇父一觀地圖。”

康熙已經讓太監把大地圖拿來,掛在墻上。

胤禔站起來,用玉如意指著地圖道:“有大清的軍火支持,奧斯曼應該能至少拖住羅斯國一年。這一年,無論誰勝誰負,羅斯國遠征的裝備和糧草就消耗得差不多了,正是最疲憊的時候。”

他又在準噶爾旁邊劃拉了一圈:“蒙古人不老實,尤其是漠西蒙古。他們在對戰準噶爾時並未盡全力,似乎希望準噶爾和大清兩敗俱傷。臣聽聞噶爾丹想要一統蒙古,重建蒙元。若沒有羅斯國慫恿和支持,噶爾丹應該會更希望和這些蒙古人打一打。”

蒙古想要驅虎吞狼,那麽大清也可以趕著準噶爾這頭餓狼去收拾周圍那些不老實的蒙古部落。

胤禔在地圖上點了點:“臣認為,東北停火之後,薩布素將軍足以威懾羅斯國人。大清新軍可在此駐紮,抵禦準噶爾進入大清,逼迫準噶爾向東面,向蒙古擴張。”

大清新軍,即是北京大學裏的那群勛貴子弟學生們帶的兵。

他們出外磨礪自己,自然要分撥士兵給他們。

康熙仿漢武帝羽林軍舊制,以這些勛貴子弟為將領,建立了一支不屬於八旗、只聽從於皇帝的新軍隊,暫時沒有給他們正式編制,只稱“新軍”。

康熙對外稱,這支“新軍”是為了培養將領,所以不入八旗編制。

既然要培養將領,除了海軍自給自足之外,這支新軍的裝備就是最好的。

而且他們不但會打仗,還會建城、屯田,可謂是一支放到哪都能駐紮的靈活軍隊。

“董鄂·費揚古是一員猛將,皇父可以給予他更多的信任。”胤礽開口道,“讓費揚古帶領新軍去這裏,說不準他一個不留神就把噶爾丹滅了,就不用我們遠征了。”

康熙失笑:“那朕得叮囑他一下,讓他不要貪功冒進。還是要小心謹慎一些。就這麽做吧,讓費揚古帶新軍到□□會河駐紮。”

□□會河。胤礽眼眸閃了閃。

在他第一世的歷史中,清軍軍隊在□□會河大敗,噶爾丹幾乎快要鑿穿整個蒙古,直接威脅大清中樞,清朝大將阿爾尼所帶兩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阿爾尼倒是自己逃了出來,還謊報損失,被康熙揭穿,之後才有康熙領著十萬軍隊親征的事。

現在在東北邊境殺瘋了的猛將費揚古,帶著大清目前裝備最精良的新軍去了□□會河,他倒要看看,噶爾丹還有沒有膽量來撩大清。

胤礽想了想,腦海裏又冒出一個主意:“皇父,臣有個建議。給奧斯曼賣舊軍火而已,不需要去那麽多人。陳大人或許更應該出使羅斯國。”

陳廷敬看向胤礽。

胤礽繼續道:“簽訂停戰協議什麽的,大清不需要。但羅斯國擾邊這麽久,大清總該派出使臣斥責他們。如果他們不給賠償不道歉,我們大清就要聯合奧斯曼,從東北攻入羅斯國中。這是出使目的之一。”

胤礽豎起第二根手指:“出使目的之二是找到索菲亞執政,告訴她,如果她願意同意大清條件,大清支持她廢掉現在的兩個小皇帝,成為羅斯國真正的女王。”

康熙問道:“怎麽支持?”

胤礽道:“當然是皇父給羅斯國一道旨意,說國無二主,何況三主。大清只承認羅斯國的索菲亞女王,願意和索菲亞女王行友邦之好,與羅斯國建立通商口岸互通有無。”

康熙道:“只一道旨意。”

胤礽嚴肅道:“大清作為天朝上國,承認索菲亞女王的合法性,就是幫了索菲亞女王大忙了。”

康熙拍掌大笑:“陳廷敬,你若能說動索菲亞篡位,朕給這一份旨意又如何?”

陳廷敬問道:“太子殿下,為何要索菲亞繼位?羅斯國的小國王鏟除已經年長的索菲亞,或許羅斯國國內局勢會更加混亂。”

跟著胤礽出使他國,了解他國歷史之後,陳廷敬不會看不起外國的這些女王。所以他認為,應該幫助小國王鏟除年長的索菲亞,而不是讓已經成年的索菲亞繼位。

胤礽道:“索菲亞是執政而不是國王,就說明她並不能掌控羅斯國,貴族們寧可雙王共立,也不肯讓索菲亞繼位。如果她要篡位,羅斯國國內局勢定會混亂一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