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19w營養液加更)(第2/6頁)

胤礽道:“大概是有大錢賺,他們就不願意貓冬了吧。”

大清使團已經傳出了快要返航的消息。那群等著大清主動拜訪的國家,只好主動遞出橄欖枝。

胤禔很不滿:“那他們應該來拜訪我們,而不是我們去維也納。”

胤礽道:“他們是邀請我們去神聖羅馬帝國的實際首都維也納做客,禮節上還是盡到了。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既然邀請我了,我去主動見見他也行。”

實際上的神聖羅馬帝國已經名存實亡。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歸屬由其治下諸侯國繼承人“七大選帝侯”中選擇,軍事實力並不強的奧地利大公國哈布斯堡王朝靠著賄賂次次當選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就可以看出神聖羅馬帝國這個招牌已經無人在意了。

不過選帝侯們還是會每年聚在一起吃個飯,聊個天,聯絡一下感情。他們算是天然同盟。

雖然在這次法荷戰爭中,他們已經分成兩個陣營。但戰爭已經結束了,該修復的關系還是得修復。

“舅舅的好友漢諾威小公爵的父親也是選帝侯之一。”胤礽道,“舅舅已經先過去幫我們買莊園了。”

大清皇太子出使可不能寄居,常泰財大氣粗,大清使團出使到哪,他就把莊園買到哪。等大清使團離開了,莊園也可以繼續經營下去。

胤禔道:“那個萊布尼茨的原東家?他不會想把萊布尼茨要回去吧?”

胤礽搖頭:“不會。一個家臣而已,如果能討好大清,他可以贈送更多。”

沒有背景勢力的家臣,和家仆也差不多了。

漢諾威公爵夫人索菲雖然傾慕萊布尼茨,但她很冷靜理智,不會為了一個未得手的男人,和大清使團出現什麽摩擦。

何況,這個男人是她兒子送出去的。她不會打兒子的臉。

胤禔道:“那他就是想借兒子和常泰的關系,與我們拉拉關系,和我們做生意?”

胤礽道:“應該如此。我們此次前往維也納,要注意一點瑞士。瑞士國王特別厭惡路易十四,連帶著可能會遷怒我們。”

胤禔譏笑:“好啊,我就等著他遷怒我們。我看他有沒有這個膽子在剛剛戰敗的時候招惹大清。”

此次瑞士作為戰敗國,也賠給了大清不少錢和糧食。胤禔不介意當眾和那個瑞士國王打起來,好敲詐對方更多的錢和糧食。

胤礽無奈。他讓胤禔注意,就是讓胤禔別提著刀沖上去吼瑞士國王“你瞅啥”啊。

……

留下部分使臣,胤礽帶著大部分侍衛,在大清海軍的護送下前往了維也納。

大清海軍打陸仗也不弱,沒把八旗的騎射本事丟掉,他們還有新武器。

常泰在歐洲常駐時,也把戴梓帶來了歐洲。

戴梓來到歐洲之後,除了把寫康熙朝的諷諫詩變成寫歐洲的諷諫詩之外,瘋狂地學習數學、武力、化學知識,吸取歐洲火器靈感。

大清海軍又很有錢,現在海軍們都鳥槍換炮,各個拿著最先進的燧發火銃。

胤礽對戴梓印象很深刻。他知道康熙非常討厭寫酸詩的戴梓,在他制造出子母炮沒有利用價值之後,就借著南懷仁的誣告將其流放。所以早早讓常泰將其要到了台灣。

康熙原本對戴梓非常好。戴梓以布衣入征,康熙破格提拔他為翰林院侍講,又讓其與高士奇一同當值南書房。

但戴梓是個如蒲松林般的文人。比起蒲松林屢試不第,在康熙對他非常好的前提下,他寫一些揭露康熙盛世就是人吃人的舊社會的詩句,難免讓康熙厭惡至極。

戴梓有功無過,為官清廉,寫的酸詩也上升不到文字獄的範疇,正好南懷仁誣告,康熙就借這個機會把戴梓流放了。

這一出一個還未昏庸的皇帝輕信傳教士流放有功之臣的“烏龍”,背後不過是帝王心術罷了。

胤礽早早把戴梓“趕走”,康熙每次見到戴梓制造出了什麽新的武器,還會念叨戴梓不識好歹,可見康熙雖然能忍,但那小心眼和記仇也挺嚴重。

胤礽這次出訪,接見了戴梓。

胤礽沒給戴梓面子,劈頭劈臉把戴梓罵了一頓,告訴他為什麽康熙討厭他。

“皇父破格提拔你,你好歹給他一點面子。就算要憂國憂民,也寫的委婉一點,寫大臣不思皇恩對不起皇帝不行嗎?”胤礽罵道,“舅舅救得了你一次,救不了你一世。你再口無遮攔給舅舅惹禍,你就滾回家寫你的憂國憂民文章去吧!”

胤礽就是嚇唬嚇唬戴梓。他才舍不得戴梓。

胤礽知道戴梓不禁嚇,就是腦子軸,不給他說明白了,他自己回不過神。

而其他人又不好意思告訴戴梓,你這麽倒黴是因為那位大度的皇帝其實並不是很大度,他討厭你老說他壞話的原因。

胤礽作為太子,就沒這顧忌了。